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大明:区区刁民,反了天了?> 第256章 大火吞噬咸福宫,淑妃生死未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6章 大火吞噬咸福宫,淑妃生死未卜!(2 / 3)

有及时撤出的话,依然会有毙命的风险。

当朱祐樘赶到咸福宫外围的时候,便看到了浓烟滚滚,火焰烈烈。

宫女们惶恐地躲在一旁,太监们手提木桶,在一位太监的指挥下,一队一队地有序进入咸福宫内灭火。

太监们水桶里的水,对咸福宫的火势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火势依旧得不到控制,但至少没有再往其他宫殿处燃烧了。

朱祐樘注意到了,那位组织有序救灾的太监,低声向身边的罗祥询问。

“这组织救灾的太监,是谁?”

罗祥连忙恭敬地回答:“回皇爷,是直殿监的萧敬。”

“萧敬?”

朱祐樘努力回想这个名字,脑子里终于有点关于他的印象。

萧敬是英宗皇帝复辟后,最受英宗皇帝宠信的太监。

他在正统年间时,便入宫服役,那时候他才冲龄,和汪直入宫时差不多大。因聪明伶俐,正统十一年,便被选入司礼监内书堂读书。

景泰年间,正统时期的太监都被打压,萧敬也寂寂无名。

直到天顺年间,才开始崭露头角。

英宗皇帝本来最信任的太监是王振,但土木堡之变时,王振被文官边将们一同逼死。

到英宗皇帝复辟后,身边就没有什么值得信赖的太监了。

后来,英宗皇帝发现萧敬做事仔细,办事伶俐,便有意提拔他。

天顺二年升为奉御,不久,再升为御用监左监丞。

后来英宗皇帝发现萧敬不仅擅长核算账目,骑射还非常不错,对萧敬的宠爱日益深厚。

天顺五年,英宗升萧敬为右少监,再升为太监,佥书监事,并且还外派他去荆州,襄阳等地办事。

那个时候,英宗皇帝就有意将萧敬,往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方向培养。

但好景不长,天顺八年,英宗去世。

备受英宗信赖的萧敬,被周氏和内阁的李贤,彭时等人排挤,从此淡出了大明的权力中心,被派到神宫监负责烧火。

等到成化三年,宪宗皇帝亲政之后,宪宗皇帝又把萧敬调到内宫监,负责管理仓储粮饷。

同时让他清查账目出纳,把过去一些弊漏基本上剔除了。

不久后,萧敬便被宪宗皇帝晋升为司礼监佥书,并受命前往勘查武冈、蕲州等藩府的大案。

这架势,明显是又要重用萧敬。

后来,到了成化二十三年,宪宗皇帝暴毙,内阁和后宫开始清算宪宗皇帝的党羽。

萧敬也没能幸免,这次他被派往英宗皇帝的陵寝裕陵,去司香。

一直到前不久,因为朱祐樘清洗了一批皇宫内的太监宫女,导致宫内的人手严重不足。

怀恩想起了这位老太监,就又把萧敬从裕陵调了回来,在直殿监任职。

这还只是萧敬在正统,景泰,天顺和成化年间的表现。

历史上,萧敬作为一个横跨七朝的老太监,他享受的殊荣还不止于此。

弘治三年,孝宗皇帝重新将萧敬调往了司礼监任佥书。

但因为孝宗皇帝无权,所以萧敬始终无法得到重用,直到弘治十八年,朱祐樘将朱厚照托付给了萧敬。

正德七年,刘瑾死后,武宗皇帝任命萧敬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在熬了几十年后,终于得到了重用。

在武宗皇帝出宫巡边,收复军权的时候,一直是让萧敬在京城内居守。

萧敬竟然能够以一个太监的身份居守京城,可见武宗皇帝对他的信任程度。

这是哪朝哪代的太监,都没有享受的待遇,萧敬对武宗皇帝的重要程度,绝不在刘瑾之下。

值得注意的是,萧敬本人,不在正德八虎之列。

但不知为何,萧敬本人在后世却一直声名不显,甚至连个恶名都没有留下来,倒是怪哉。

正德十六年,武宗皇帝暴毙,世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