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这次倒查四十年,清查当年参与土木堡之变的边将,继盛当立首功。”
“就连杨洪的墓,也是继盛带着人找出来的!”
汪直对继盛的评价,非常之高。
当然,汪直如果对继盛不满意的话,继盛也不可能成为西厂的三档头。
汪直的评价,让继盛本人都感到很意外。
他还从来没想到,汪直竟然会如此评价他,倒是让他又惊又喜。
朱祐樘满意的点了点头,汪直推荐的人,他向来很放心。
“既然如此,继盛,朕就命你为内官监秉笔太监,掌造船和下西洋一事。”
“重启福清造船厂和江南造船厂,在闽州督造两百艘下西洋的海船。”
“这本图册你小心收好,让工匠按照这本图册上的方式,建造新式的海船。”
“这张郑和航海图,也需小心保管,沿着航行去走,一定无碍。”
朱祐樘说着,将系统奖励的海船升级图册,和郑和航海图,一并交给了继盛。
继盛震惊地瞪大了双眼,恭敬地从朱祐樘手上接过图册,激动地浑身都在颤抖。
他万万没有想到,朱祐樘竟然会将如此重大的一件事,全权交给自己来办。
当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职位就是内官监的秉笔太监,是正四品的高级太监。
其品阶,已经和汪直的御马监掌印太监一样了。
当然,这两者官职手中的权力,不可相提并论。
朱祐樘一句话,便将他的官职,提高到了和汪直相当的地步。
如此天恩,让继盛十分激动,异常欣喜。
“微臣叩谢皇恩,当为陛下效死!”
继盛跪在朱祐樘面前,对着朱祐樘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就连一边的汪直,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大吃了一惊。
看向继盛的眼光里,划过一丝极浅的羡慕,转瞬即逝。
这下西洋一事,虽然异常艰巨,但只要成功,那必是名垂千古的大功绩啊!
整个明朝的太监,心中最钦佩,最尊敬的太监,就是永乐年间的三保太监了。
那是真正为太监争光的大人物,整个明朝谁提起三保太监,不得赞叹一句真汉子?
也就是太监不能进太庙,不然陪侍太宗皇帝入太庙的文臣武将中,必有三保太监的一席之地。
那是真正配享太庙的大太监,后面的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等权倾朝野的大太监,也根本无法与郑和相提并论。
郑和已经超脱了太监的范畴,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天下太监功绩共一石,郑和独享九斗,其他太监共分一斗!
而现在,继盛有望成为第二个三保太监,这如何不让汪直感到羡慕?
但他自己也明白,在朱祐樘的心里,重下西洋固然重要,但大明境内才是真正的核心。
朱祐樘明显更需要他,不可能放他去下西洋。
所以这丝羡慕,也只能深埋心底了。
旁边的牟斌和青龙,反应倒是没那么大。
毕竟下西洋这件事,从来都是皇帝的家奴太监去做。他们这些身体健全的人,是永远不可能触碰这些,属于皇家核心利益的事情。
朱祐樘对继盛的反应,还算是满意。
他继续对着继盛说道:“下西洋的人选,除了一千名西厂番子之外,再从宫内选三千名太监相随。”
“除此之外,再招募水手两万名,朕再派遣一万名大明水师,一路保驾护航。”
“建造海船的事,朕会再派遣一位工部侍郎,随你一并下闽州。”
“造船之事,可由他负责,你行监督之权即可。”
朱祐樘给继盛的任务虽然艰巨,但给的条件,也同样优渥啊。
有朱祐樘这样大力支持,继盛拼死也得圆满完成这次下西洋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