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人你怎么了?杨大人!”
四周的备倭军连忙下马扶起了杨清,杨清害怕地全身发软,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此刻他心里回荡着的,只有三个字。
全完了!
杨魁所率领的,袭击朱祐樘的两万大军,全死了!
那就证明朱祐樘不仅没有出事,还解决了这次的兵变。
朱祐樘只要知道了他们的身份,马上就能知道发动这次兵变的,就宣府总兵杨通。
此时朱祐樘,肯定是在宣府平判!
杨清不知道杨通能坚持到几时,他只知道此时的他们,是绝不能再前往宣府了。
电光火石之间,杨清就已经推导完了可能的结果,当即拉着身边的备倭军的衣领,对其下令。
“快!速速返回京城!立刻返回京城!”
“啊?!”
备倭军感到很奇怪:“可是杨大人,我们不是出来打听陛下的消息吗?”
“现在我们还一无所获,真的就要马上回城吗?”
“蠢货!”
杨清指着那座京观,声嘶力竭地大吼道:“你们看清楚他们身上的装备了吗?”
“他们身上穿的都是明制盔甲,他们都是大明的士兵,是宣府总兵杨通的亲军!”
“他们肯定是宣府总兵杨洪,派来救援陛下的士兵。”
“连他们都被瓦剌人杀了,那陛下肯定凶多吉少。”“现场没有陛下的身影,肯定是被瓦剌人俘虏了!”
“我们还不赶快将这个情报带回京城,还留在城外干什么?!”
听完杨清的话,备倭军们愣了一下,感到非常震惊。
“啊?什么?!”
“陛下又被瓦剌人给俘虏了?!”
对于杨清的话,备倭军们除了感到惊讶之外,到没有多少怀疑。
因为在此之前,大明已经有过一条先例了。
这和京城内的官员们,听到朱祐樘在土木堡遇袭的消息后。
第一反应就是夺权而不是质疑,是一个道理。
那就是在这之前,就已经有了先例。
6=9+
你还在质疑消息真假的时候,别人就已经把朱祐樘空出来的权力,给抢到手上了。
一步落后,结果就是有人权倾朝野,有人一撸到底。
谁又甘于,落于人后呢?
于是,在杨清的命令下,众人立刻带着杨清,快马加鞭地返回了京城。
在经过居庸关的时候,杨清同样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参与兵变的罗信。
罗信听后,面如死灰,有种一死了之的冲动。
但他手下这几千名士兵,还跟着他讨饭吃呢。
没有办法,罗信只能继续带着将士,死守居庸关。
绝不能让朱祐樘,通过居庸关,回到京城!
而杨清则是马不停蹄地用最快的速度,返回京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了兵部尚书于慎。
“什么?!”
“杨通的两万亲兵,全死了!!!”
于慎听到这个消息后,惊恐得瞪大了眼睛,一下子就坐倒在了椅子上。
杨清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说道:“是啊,这是我亲眼所见的,不会有假!”
于慎万万没有想到,自己都在京城里成功夺权了,杨通的兵变居然失败了!
现在朱祐樘非但没死,还带着大军去宣府平叛了。
这要是等朱祐樘回到京城,他们这些参与夺权的人,不仅要死,而且还要在史书上,留下一个乱臣贼子的骂名!
不能这样,于慎绝对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于慎脑海里,心神电转,突然问道:“那些随你一起出去的备倭军呢?”
“他们也知道事情的真相了?”
杨清摇了摇头:“没有,我找了个借口,糊弄过去了。”
随后,杨清就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