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官。
其中户部主事,赣州人萧仪,当天就被朱棣给凌迟了。
翰林侍讲,赣州人李时勉,被朱棣下狱,差点也死在了监狱里。
后来是杨荣多方出手,才在永乐二十年将他从大狱里捞了出来。
同时,朱棣设立东缉事厂,专门监察内阁和南方的那群文官。
这是南方的文官们,第一次旗帜鲜明地表明要迁回南京。
所以最终失败,并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他们一直都未曾放弃。
三年后,朱棣从北征途中返回京城,身边只有杨荣和金幼孜两人作伴。
在经过榆木川的时候,朱棣暴毙身亡,杨荣和金幼孜秘不发丧。
朱高炽继承皇位,登基称帝。
但就在朱高炽继位之后,内阁的杨士奇等人,又将京城改为了行在。同时安排南京和京城的官员开始对调,已经正式为迁都做准备了。
但朱棣知道这些南方的文官们不会安生,于是提前算计一步,将自己的长陵,建在了居庸关门口的天寿山下。
明朝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指的就是朱棣。
朱棣是真正的死守京城,不退一步!
就是因为这件事,虽然京城已经改名为了行在,但朱高炽还是一直不敢真正地将首都迁回南京。
他亲爹才下葬不到十个月,他就带着六部官员回南京?
这能行吗?
至少也得把三年守孝期待满了,再说迁都的事吧?
虽然文官们会把朱高炽塑造成圣主明君,但稍微懂点历史,懂点政治的一看,都得把他骂死。
文官所有的条件,朱高炽几乎都答应了,但唯独回南京这件事,不行!
于是,就在朱高炽暴毙的前一天,李时勉进宫会见了朱高炽。
当天晚上,两人谈了什么,《明史《明实录《国榷都未记载。
唯独记载了朱高炽听后极度愤怒,动手打了李时勉。
将李时勉肋骨打断三根,并且直接下锦衣卫大狱。
但第二天,被打的李时勉,还在狱中喝着杨荣给他弄的伤药时。
6=9+
打人的朱高炽,暴毙!
李时勉当天晚上和朱高炽说了什么,其实也很好猜。
李时勉之前就因为支持迁都的事情,被朱棣下了锦衣卫大狱。
他去见朱高炽,还能说什么呢?
无非就是劝朱高炽赶紧迁都。
而且从朱高炽生那么大气的样子上来,李时勉说话的语气不会太客气,甚至有可能威胁了朱高炽。
朱高炽在暴毙前,还曾命杨士奇修了一封敕书,急召还在南京祭祀孝陵的皇太子朱瞻基,速速回宫。
当时因为南京一直地震,朱高炽便派朱瞻基回南京去祭孝陵,看看是不是太祖高皇帝不高兴了。
但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当天晚上朱高炽就驾崩了。
朱瞻基赶回京城时,杨士奇拿出一份精心准备的遗诏,里面专门就提到了一点:四方向仰,咸属南京,斯固吾之素心。
意思就是说所有人都盼着回南京呢,你爹我也是这么想的,别愣着了,赶紧迁都吧。
这封遗诏上面的字,朱瞻基半个字都不信,一直拖着,绝不迁都回南京。
南方文官们第二次迁都计划,再次宣告失败。
正统六年,亲征过后的朱祁镇,将京城再次从行在改回了京师。
彻底让断绝了南方那些文官们,迁都的希望。
就在他们绝望之际,朱祁镇又给了他们一个希望。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爆发。
内阁听到消息后,异常激动,第一反应就是迁都,必须迁都!
从永乐年间开始,等了几十年了,终于等到皇帝出事了!
这个首都,必须得迁回南京去!
正统十四年的内阁,有陈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