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当地开垦荒地,屯田种粮。
当他们在当地繁衍生息,适应当地的环境之后,大明朝廷就不会再管他们了。
只是在这其中,由于水土不服,条件恶劣等情况。
有多少人能活着撑到那一天,就是个未知数了。
在王时率领大军启程后的三天里,宣府终于彻底平静了下来,宣府民众的生产生活,慢慢步入了正轨。
徐昌也彻底将宣府的控制权,移交给了王春。
并且徐昌也在朱祐樘的命令下,将自己麾下十万大明远征军的控制权,移交给了高顺。
当一切收尾工作做完之后,朱祐樘也终于决定率大军离开宣府,前往大同继续巡边。
当天早上,朱祐樘坐着龙轿离开了宣府衙门。
在他的龙轿后面,还跟着另外一顶小轿子,里面坐的正是朱祐樘的新嫔妃,莫娜。
在宣府城外,高顺率领七万陷阵营,八万京城三大营,共计十五万大军,恭敬地等候着朱祐樘出城。
在宣府内,王春同样率领着五万余名宣府将士,恭送朱祐樘出城。
于此同时,成千上万名宣府百姓,听闻朱祐樘要离开宣府后,都自发地前来为朱祐樘送行。
朱祐樘的天子仪仗在前开路,朱祐樘和莫娜的车架走在中间,两边是数千名厂卫,时刻保护着朱祐樘的安危。
汪直,刘瑾,牟斌三人,随侍在朱祐樘的龙轿旁,随时听候差遣。
朱祐樘带来一起亲征的京城文武官员,紧随在后。
只不过这些人中,已有数十人,都已经戴上了枷锁,被厂卫严密看管起来,等候押往京城一同处刑。
这群披枷带锁的高官员中,最显眼的,就是徐溥和刘大夏这两位尚书了。
明朝的枷锁通常来说都是三十五斤,这样重的枷锁,光是戴在身上四处走动,就是一种难忍的酷刑了。
而这些官员们,将要带着这些枷锁,走遍大明的所有边镇,最后还要走回京城去问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