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事,都够朕杀他们十回的了!”
“从边镇武将到朝廷文官,大明都已经糜烂到这个样子了吗?!”
“朕不亲自来边镇查一查,恐怕永远都不会发现这些问题!”
涉及兵变的文官武将,和涉及边镇走私,吃空饷,拖欠粮饷的文武官员,高度重合。
或者说,正是这些人害怕被朱祐樘清算,所以才会铤而走险,发动兵变。
并且边镇不像其他地方,可以让厂卫随心所欲地调查。
边镇的武将手下有兵,朱祐樘如果只让厂卫前来调查的话,结果就是像刘瑾那样,被边镇将领直接下手暗杀!
所以朱祐樘只能派大军前来边镇,才能清查得干净。
而当时朱祐樘可以称得上是三面开战,京城周围已经没有多少兵马了。
朱祐樘一旦将剩下的大军从京城附近,派向边镇的话。
失去大军保护的京城,反而危险了。
所以朱祐樘才决定亲征,而且还是带着京城中他觉得有问题的文武官员们,一起亲征。
朱祐樘已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做出自认为最正确的决定了。
他不是上帝,他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但是唯有一件事可以肯定,朱祐樘一旦知晓这些事情之后,他绝不姑息!
朱祐樘当场下令:“所有涉及到此案的宣府将领,立即押往校场,抄家,夷三族!”
“牵扯到的朝廷文武官员,立即缉拿,押往京城之后,统一发落。”
随后,朱祐樘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样,看向了汪直。
“对了,那些参与土木堡袭营的宣府军们,你记下他们的身份了吗?”
汪直连忙回答:“回陛下,全部记下了。”
“好!立即逮捕所有参与袭营士兵的家眷,押往校场,抄家没籍!”
朱祐樘在下令将那些袭营的士兵坑杀之前,特意叮嘱了汪直他们,记下了这些人的身份。
敢袭击大明的皇帝陛下,光是被处死,是绝对不够的!
最起码,也得抄家没籍!
汪直面色一凛,立刻恭敬领命:“是,陛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