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了,今日就此作罢,退朝。”
刑科给事中杨莹听后,心中万分着急。
他从上朝开始,就在等待朱祐樘提起蒲州民变的事情。
越等,他心里就越急。
可一直等到朱祐樘都下令退朝了,他也没等到半点关于蒲州民变的消息。
这朝要是退了,那他又得再等十天,才能见到朱祐樘。
到那个时候,就什么都晚了!
等这波蒲州民变所造出来的势头过去后,朱祐樘是绝不可能会暂停清丈田亩工作的。这是唯一的机会,杨莹必须要把握住!
于是,就在京城百官正准备给朱祐樘跪安退朝的时候,杨莹手持笏板,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臣有要事相奏!”
杨莹害怕朱祐樘不给他启奏的机会,甚至还不等朱祐樘准奏,便开口上奏。
“户部郎中王俨等人,在蒲州清丈田亩时,引发蒲州民变!”
“兹事重大,请陛下下令,彻查此事!”
杨莹的话,立刻引起朝中一干大员的惊骇。
内阁首辅徐溥露出了惊诧的表情,脑中飞快思索着对策。
内阁次辅刘健也面色动容,快速和身边的徐溥交换了几个眼神。
民变,可以算得上是朝中一等一的大事啊!
可他们这些内阁阁老,对这件事竟然一无所知,还要靠一个刑科给事中来报给陛下,这可是他们内阁的巨大失职!
徐溥和刘健两人走出队列,正要开口上奏陛下时。
坐在龙椅上的朱祐樘,却对他们俩按了下手,示意他们别出声。
朱祐樘满脸严肃地看向张蓥:“你是……”
“回陛下,微臣是刑科给事中,杨莹。”
“杨莹是吧?朕问你,你这消息,是从哪里来的?”
蒲州民变之事,事发突然,朱祐樘也是通过身在蒲州的覃鲁,才得以快速知晓此事。
这件事,大明朝廷还未收到任何消息。
蒲州知县吴镛,虽然在事发之后,第一时间就已经上书给了平阳府知府龚昂。
但龚昂却一直称病,没有处理任何政务,也没有及时上书给晋州布政使,晋州布政使自然也是没有上书给朝廷。
连朝廷都不知道的事情,你一个京城的刑科给事中,如何得知?
杨莹心中早已经想好了说辞:“回陛下,微臣便是蒲州县人,这消息是微臣前日从家父寄来的家书中了解到的。”
京城中百官的籍贯,都是在吏部那里登基在册的,没有任何隐瞒的意义。
杨莹这句话说的毫无纰漏,他本身就是科道言官,负有监察百官,监察地方的职责。
他来上报蒲州民办之事,合理合法,理所应当。
但可惜,他面对的是从不需要证据来办案的朱祐樘。
光凭杨莹这个籍贯,朱祐樘便已经定了他的死刑。
朱祐樘目光变得冰冷,主动给杨莹递去刀子。
“那依张爱卿所见,此事该如何解决?”
杨莹心中一喜,果然高高兴兴地接过朱祐樘递来的刀子,往自己的脖子上放。
“回禀陛下,蒲州民变这事,是因王俨等人清丈田亩而起。”
“微臣怀疑,王俨等人在清丈田亩的时候,是否采取了不当的方式方法,这才引起蒲州百姓众怒。”
“如今蒲州民意沸腾,臣以为,此刻不应再火上浇油,激化矛盾。”
“当务之急,应是先让王俨等人暂停清丈蒲州田亩,立刻撤出蒲州,然后再派人安抚蒲州百姓。”
“此事断不能心急,王俨等人可先去晋州其他地方清丈田亩,待蒲州民意稳定之后,再清丈蒲州也不迟啊。”
杨莹的话,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还有解决方案和实施步骤,确实是一记良策。
就连徐溥和刘健两人,也是频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