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依旧胸有成竹。
“诸位有所不知,从陛下之前改革币值,又要改革税收上看。”
“陛下虽然手腕狠辣,性格强硬,但却不是一位守成之君,而是一位积极进取的改革之君。”
“内阁若提议重修一本顺应时代的《大明会典,陛下想必是会同意的。”
“到时候,我们在大方向上维持祖制,而在关键方面,稍稍改动一下。”
“例如放松朝廷对商业方面的限制,让私人商业也可以参与到,原来只有朝廷才能做的买卖中来。”
“再例如取消贪墨的死刑,并且退还污银可以减罪赎罪,甚至免罪。”
“然后将《大明会典修得长一点,修到百万字以上,让陛下没有耐心看完那么长的法典。”
“这样一来,我想陛下是发现不了什么猫腻的。”
不得不承认,徐溥最后的话,还是打动了在座的诸位阁老尚书。
这个方案危险吗?
危险!
非常危险!
特别是面对朱祐樘这种暴君,稍不注意,那就是要掉脑袋的。
但与之相对的,成功之后的收获,也是非常丰厚的。
别的不说,就单是取消贪墨死罪,改为退还污银还可以减罪一项,就让他们值得为之冒险的了。
想到这里,在场的诸位大员,渐渐统一了思想。
……
东厂的稽查还在继续,不时便有官员被东厂缉拿,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京城百官人人自危,每天都在恐惧中度日。
在京城的官员都处理得差不多后,东厂又派出人马,前往各地去诛杀刘吉,张蓥,刘文泰等人的亲族。
东厂之势,日益壮大,隐隐有压过西厂和锦衣卫的苗头。
但无人知晓的是,西厂同样也展开了对先帝毒杀案的调查。
西厂厂督汪直在手下三位档头,都不在京城的情况下,亲自展开了调查。
这件事,进行的非常隐秘,就连东厂的人都不知道。
此后几天,京城依旧戒严。
而西厂关于京城武将和士兵的调查,也进入到了尾声。
……
紫禁城。
弘德殿。
朱祐樘坐在龙椅之上,和内阁的四位阁臣议事。
前几日朱祐樘下令处决的那批官员里,有不少身居要职,需要尽快顶缺。
朱祐樘下令:“内阁这几日,尽快将空闲官职的候补名单拟出来。”
“是,陛下。”
徐溥应下后,看了周边的刘健,李东阳和谢迁一眼。
见他们眼观鼻,鼻观心,一副入定沉思的模样,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这几日,内阁已经初步拟好了重修一部《大明会典的章程。
准备就在今天,向朱祐樘提及此事。
随后,徐溥不再犹豫,上前拱手行礼。
“陛下,臣以为《大明律律行既久,条例渐多,实在不符合当今朝政。”
“《大明律初成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了。”
“如今大明朝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情况,《大明律已经无法给出合理的律法依据。”
“然而祖宗之法,不可变动。”
所以,微臣斗胆请求陛下,在《大明律之外,另修一本《大明会典,作为《大明律的补充。”
朱祐樘听后,面无表情地抬头看向徐溥,没有说话。
徐溥见朱祐樘迟迟没有表态,摸不准他心里在想些什么,连忙跪到朱祐樘面前请罪。
“陛下恕罪,臣只是斗胆觐言,全由陛下定夺!”
虽然徐溥已经怀有必死之心,但对上朱祐樘那没有表情的眼睛时,他的心里难免滋生出害怕的情愫。
徐溥这一跪,身后的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也连忙跪了下来。
“微臣惶恐,请陛下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