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6. 第 26 章(3 / 6)

顺势而为没结钱给他。

赵淑萍气得带男人挨家挨户要钱去了。最后钱只收回来一半。有些客户早跑了,不在这个城市了。

赵淑萍把男人骂了一顿。男人一声不吭。后来,每次结账,赵淑萍都跟着男人去,收的钱留一点给男人用,剩余的存进存折里。

那是大儿子上小学六年级的春天,邻居说前面有个门市转卖,问赵淑萍有没有想法。

赵淑萍最开始是没想法的,晚饭和男人提了一嘴,男人说买吧,咱们有自己的房子以后就不用看人脸色了,也更稳定。

赵淑萍觉得他说得有道理,第二天就和男人去看了门市。门市是挨着的两间,挺大的,后面有可以做厨房和卧室的空间。赵淑萍看的第一眼就想好了,后面做起居室,前面给男人做生意。门市和她的水果店在一条街,把男人放在眼皮子下面最稳妥。

门市只要十二万。因为房东打算移居国外,急出售,在人流量大的街道,十二万已经很便宜了。可十二万对于赵淑萍来说,仍旧很贵,哪怕她的水果生意很好。

她拿出存折,上面只有七万。两个儿子越来越大,花费也多了,钱没那么好存了。

她又开始找人借钱,这一次是要借五万,没人愿意借给她。她就拆分了借,表哥家借一万,爸妈那里借两万,邻居那里再借个几千。她儿子看病时,那个慈祥的老奶奶,她也跑去借了一万。七七八八凑了十二万,将门市买了下来。

男人做生意的那间门市正好到了租期,赵淑萍退了租,将买来的门市简单装了装,让男人把工具和钢材全部搬进去。

两个门市很近,在一条街,相隔不过五百米。

赵淑萍能一眼看见男人在门市里干什么,这让她愈发满意自己的决定。

离得近了,赵淑萍时不时给男人拉点生意,借的钱慢慢还上,两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大儿子读高中,赵淑萍借的钱还清了,那个慈祥的老奶奶也要搬新家了,说儿子给她买了新房子,在儿子隔壁,让搬过去一起住。

老奶奶问赵淑萍要不要买她的房子,老奶奶的房子是自己买的,搬家前想把这个房子卖了。那是老房子。2006年,四面八方都在修高楼大厦。一栋接一栋的大楼冲天而起,豪华又漂亮。

赵淑萍毫不落俗地喜欢那种高房子,于是拒绝了老奶奶——这是她后面几十年都非常后悔的事情。

水果店对面的老房子占了,移成新地,修高楼小区。赵淑萍每天坐在水果店里,看挖掘机动工,看房子一层一层地变高,心里说不出地羡慕。

她去问了对面的工作人员,房子卖两千一平。

刚还完债没多久的赵淑萍被这个数字吓到了,比她买的门市还贵。她坐回水果店,开始算自己存多久才能买上这样的房子。

从那以后,她拼命地做生意,男人没活时,她就让男人过来守水果店,自己踩着那个老三轮车每条街地卖水果。还在水果店门口摆了一个早餐摊,卖粽子。她包的粽子大,红糖淋得多,那些工地上的人都爱上她这儿来吃粽子,顺道买包烟买个打火机,有时候还买两瓶水。钱像水一样往赵淑萍的包里流,赵淑萍从来没想到赚钱会这么容易。

她越努力干,存折上的钱越多,离她的梦想越近。

每个月看存折上的数字在增加,她已经想好买几层楼了。四楼不好,十一楼不好,十四楼也不好。太矮了不好,太高了不好。她想买第八层,寓意发发发。八层坐北朝南的最好。

她和售楼部的人聊好了给她留一下八层。

她心心念念想着买了房子,门市有了,两个儿子逐渐长大,她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哪怕差也差不到哪里去。赵淑萍是这样以为的。

世事终究不如她愿。那一年,赵淑萍的大儿子上高三,小儿子初三。赵淑萍看着脏乱差的门市,突然想打扫一下——她男人是不做卫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