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没错,缺少城市支撑的部队很难长期对抗敌人,即便是粮草补给也会出现问题。”李世民附和道。
叹了一口气,张正谟道:“我个人可以不畏死亡,但我不能置众多追随我的百姓于险境之中啊。”
听罢此话,朱元璋不由得皱起眉头——尽管他处事决断,但对待普通平民时还是十分仁慈的。见对方如此漠视生命,自己也感到几分愧疚。
“教主阁下,恕直言,如若舍不得牺牲弟子们,唯一的路便是向清朝投降。” 张北玄严肃地说。
张正谟神色显得颇为纠结。他不愿意向清朝低头,同时又不得不承认同伴的观点确实存在合理性。
“教主,属下愿誓死相随!”王莲蓉坚定地说道。
“末将亦同此心!”陈九龙和李文彪也表达了同样的立场。
紧接着,“教主...” 声声呼唤从其他几位高级成员口中传出,他们是近期才加入白莲教的心腹之士,个个都满怀忠义之情。
凝视着张北玄,随后扫视四周同僚,张正谟心中五味杂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自成立以来已近千年历史的白莲教,虽不及那些历史悠久的大门派显赫,却依然在武林界享有相当高的声望。
该宗教最看重的是群众基础;如果此刻撤离襄阳,则意味着抛下了一直支持他们的人民。
目睹一切的朱元璋陷入冥想状态,但仍觉得张正谟有些过于犹豫,处理这般紧要事宜须迅速作出决策。
于是他打破沉默说道:“教主,请允许老夫给你一些建议吧。若打算使白莲教发扬光大,就必须做出相应的牺牲,任何成就都是用代价换取来的。”
这番话乃是他基于自身经验所得:创建大明的过程充满坎坷,期间既收获荣耀也伴随着风险,其中利弊关系他可谓体会颇深。
闻言,张正谟神情愈发沉重。
“长老言之有理。不过,要我舍弃手下的信众……太难了。”
摇了摇头,朱元璋语气诚恳道:“只要我们还活着,就有翻盘的机会;反之,一旦全军覆没,万事俱休。”
“张先生的提议很好,然而迫使满洲军队退兵谈何容易?”经过张北玄提点,朱元璋等人才意识到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敌军强大,更是因其战斗经验丰富,远胜昔日蒙古铁骑。
无奈笑了一声,张正谟说:“假若真能让对手退兵的话,坚守此地尚有一线生机;可是如今面对的形势,守卫工作极其困难。”
张正谟所述属实,清军战斗力确实力压群雄,然而守城并非其强项。况且,从他们攻打襄阳至今,一路行军作战,兵马疲惫,粮草消耗殆重,甚至连马料都几近耗尽,要再继续进攻谈何容易?朱元璋望向张北玄:“那么以先生之见,我们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呢?”
张北玄语气坚定地答道:“清朝军队不可能在此驻留太长时间,顶多支撑半月。”
“之后又将如何?”朱元璋追问道。
“那将是反攻的最佳时机。”张北玄依旧保持着镇定的语气说道。
“您的意思是主张我们趁机进攻吗?”朱元璋眼中闪现一丝光芒,想到当前大清内部动乱频仍,四处叛乱不断,若能抓住时机一举灭掉对方确实有几分把握。
但张北玄微笑解释:“非趁势而上,而是采用诱敌深入。”
这一回答让朱元璋微微吃惊,心中暗自思量这背后隐藏的意义。接着张北玄进一步说明了自己的打算:“若直接硬碰硬交战,结果只能是败北。我们必须先引诱敌人深入我方领地后进行围堵歼灭。”
听至此处,朱元璋顿悟了张北玄的真实意图:“难道先生指的是用‘调虎离山’之计吗?”
“没错,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张北玄点头认可,并补充说虽然这是最优解,但如果另一种方法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