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义距离普通人太远,而这种因为嫉妒而想要毁了另外一个人,就很能够贴合大家的生活。
2002年就当导演的陆瑏,一个高傲到死了都会仰着下巴的人,居然会因为担心第一次当导演的戚昊盖过了他的风头,就用卑劣的手段去玷污戚昊的名誉。
这人……实在是太坏了。
普通老百姓听评书听故事,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人是不是坏的。
当大众认定你是一个坏人。
那你真就别再挣扎了。
陆瑏那边肯定要狡辩,啊不,是解释。
他表示这是一个误会,是片方宣发侧有人故意搞事情,在陆瑏不知情的情况下自作主张。
效果肯定是有点效果的。
甩锅是一门学问。
只要你甩出去,并且有人接住了,事情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然而,无论如何,戚昊和他的电影《钢的琴都是受害者,是被广大观众同情的对象。
《钢的琴那半死不活的票房竟然迎来了一波暴涨。
真的是暴涨。
比起《走着瞧因为戚昊“无证驾驶”“网吧打游戏”蹭到的票房多得多。
《钢的琴上映首日是周五,票房达到了两百万,后续两天的票房都在两百万以上,首周就达到了七百万。
毕竟是戚昊的第一部电影。
还是三百万买的剧本。陆瑏对戚昊的攻击,虽然是一种争议,但也是一种热度。
不过,由于电影终究是文艺片,从第四天开始,单日票房就跌到了一百万以下。
从整体来看,电影票房能有一千五百万就不错了。
然而,陆瑏的骚操作引爆了舆论,让人们对《钢的琴充满了同情。
第二个周末的时候,《钢的琴单日票房创造了新纪录,单日就有五百万之多。
而此时,总票房已经到了一千五百万。
张艋给戚昊打电话的时候大概是喝大了,这个中年男人在电话的那头呜呜的哭。
他倒不是感谢戚昊让他的电影涅槃。
他在控诉这个畸形的电影市场。
他说如果他来执导,这部电影顶多也就六七百万票房。
可是戚昊有流量,会炒作,电影就有了一千五百万票房,这才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后续增长到两千万票房轻而易举。
凭什么啊。
这个行业到底是怎么了。
自己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他的电影,他不仅不感激,反而发牢骚,但是戚昊没有觉得他三观不正,戚昊也不会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戚昊是利益既得者。
就像陆瑏也不会回答他的电影为什么会过审一样。
他就是简单的听张艋发了一通牢骚,等那边没声音了才挂断电话。
戚昊的电影票房暴涨,相应的,陆瑏就惨了。
陆瑏新电影的密钥延期,票房却呈现断崖式的下跌,单日票房从几百万跌倒了几十万,甚至几万块钱。
这个密钥延期延了个寂寞。
原本谈好的学校单位组织观影也没了。
第一时间没有请到高位面力量出手,形成了压不住的现象级舆论,那陆瑏和他的电影就只能被牺牲掉了。
戚昊在6月20号的时候,杀青了《初恋这件小事。
差不多拍了整整俩月的时间。
这部电影拍的很轻松,戚昊就像是来厦门休假了一样。
路洋非常好用。
让他有机会有事没事去网吧打个游戏,有事没事去练练车。
他甚至带安风几个人去过一次网吧。
差点就被人给发现了。
因为玩的太投入,回去的晚了,安风的手机没电关机,刘女士就给他打电话。
似乎担心戚昊干坏事一样。
啧啧,戚昊只能说,哪怕他帮了安风,对安风有“恩”,刘女士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