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玄幻魔法>秦时明月之政> 关于皇、帝、王、天子、天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关于皇、帝、王、天子、天道(3 / 4)

。”

《甲骨文合集》14201片:“庚午卜,内贞:王乍(作)邑,帝叒(若)。八月。”

《甲骨文合集》14198片:“辛丑卜,壳贞:帝叒(若)王。”

殷代(商朝)最高奴隶主统治者称“王”或“我”,死后成了先王称“帝”。

第一例,我攻打马方,祖先给我帮助。

第二例,王建城邑,祖先使我顺利。

第三例,祖先使王顺利。

《说文解字》认为:“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

作为王的称号,这是本义的引申了,王才能称帝。

“帝”由天帝、天神引申指人间的掌管、控制部落、国家等大权的人,例如“尧、舜、禹”,还有后来的秦始皇称“始皇帝”。

《说文》:谛也。王天下之号也。

《尔雅·释诂》:君也。

《白虎通》:德合天者称帝。

《书·尧典》序: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疏: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帝者,谛也。言天荡然无心,忘于物我,公平通远,举事审谛,故谓之帝也。五帝道同于此,亦能审谛,故取其名。

《吕氏春秋》:帝者,天下之所适。王者,天下之所往。

《管子·兵法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

《史记·高帝纪》:乃即皇帝位汜水之南。注:蔡邕曰:上古天子称皇,其次称帝。又谥法。

《史记·正义》:德象天地曰帝。又上帝,天也。

《易·鼎卦》:圣人亨,以享上帝。

《书·舜典》:肆类于上帝。又五帝,神名。

《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注:苍帝曰灵威仰,赤帝曰赤熛怒,黄帝曰含枢纽,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纪。

《家语》:季康子问五帝之名。孔子曰: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时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谓之五帝。又星名。

《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乙常居也。注:文耀钩云:中宫大帝,其精北极星。春秋合诚图云:紫微大帝室,太乙之精也。正义曰:太乙,天帝之别名也。又:大角者,天王帝廷。注:索隐曰:援神契云:大角为坐候。宋均云:坐,帝坐也。又:太微三光之廷,其内五星,五帝座。

(注意,在商朝有这個字开始,帝如果作为身份出现,那就是死去的商王。商朝的最高统治者在生前被称为“王”,死后则被称为“帝”。这既是祖先崇拜,又是对神权的掌控,同之前的“皇”是有着殊途同归的政治意义,统治意义的。)

(也就是说,在商周时期,如果用在统治者身上,帝就是升天(死去)的王的意思,因为祖先崇拜,所以帝原则上比王高一点。这也是后来秦齐分别称帝的原因。但是他们没敢称皇,因为原则上用作身份上,已经没有比皇更高的字了。皇比帝更高一点,他们没敢直接称皇。而且无论是皇或帝,往往都是后人追加的,活着的时候,最高统治者是王,更早之前比较特殊,是“后”,这个就不详细说了,和本章无关,有兴趣的直接搜索字意就行。)

至于“皇帝”,嬴政统一神州,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

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这个看字形演变就知道,为了这个“始”,字形都变了)。

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因为汉字里面已经没有比这两个字更高贵美好伟大的了,所以之后就再也没有变过。

从字形演变以及使用可以看出,最高统治者是一直在提高自己的身份的,一直抬到了抬无可抬。

皇帝这两个字如果解释本意的话,那就是:伟大、光明、高贵、美丽,道德无比高尚的最高统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