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想要彻底完善,还不知道需要多久,为了不耽误导弹的研究,所以郭先生此时打算先把这座风洞建起来。
“不超过十万!”
杨宁想了一会,他和俞院士现在设计出来的这座风洞,性能和历史上上的jp8相差不大。
而历史上十几年后我们建造jp8高超音速风洞,也仅仅费了8万元。
杨宁为了避免出现意外,这还是多报了一点。
“十万?”
郭先生听到杨宁给出的费用后惊讶的问道:“你确定只需要这么少的经费就能把你们设计出来的风洞造出来?”
郭先生可是知道国外那些风洞的造价的,他想着即便是我们的人工和材料比较便宜,造这座怎么着也得上百万吧,没想到杨宁给出的预算这么少。
“我确定!”杨宁把所有费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后,信心十足的说道。
“好,既然费这么少,那么你们两个尽快把这座风洞建起来,需要什么直接向聂主任申请。”
“行!”
反正建造这座风洞也不了多少时间,当杨宁将风洞的设计图纸和零部件的参数送上去的时候。
聂主任看着图纸上的数据问道:“如果这座风洞造出来,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以后所有的航空航天研究都可以用得上这座风洞?”
“聂主任,这座风洞只能吹火箭和导弹,毕竟它的直径太太小了,满足不了飞机的要求。”
历史上jp8出来之后,我们的洲际导弹和火箭卫星马上就上天,可是因为jp8的直径太小,对于歼八的研发帮助不大,直到八十年代,在俞院士完善了爆轰理论后,我们造出直径更大的风洞后,我们的歼八才顺利上天。
要知道风洞喷气口直径每增加一厘米,所需要的能量都是成几何倍数增长的。
这也是后面我们研究的风洞喷气口直径越来越大,并且设计也越来越先进的情况下,风速却越来越小的原因。
当然,jp22不算,那玩意就算能够造出来,我们也用不起。
据说后世我们jp22超级风洞每试验一次,耗电量都是整个三峡大坝发电功率好几倍。
这个耗电量,就算把现在全国所有的发电量加在一起,也不够它吹那一秒多的。
听完杨宁的解释后,聂主任想了一会,最后为了不耽误导弹的研究,上面讨论过后,同意了这个权宜方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