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就是顶撞父母,都算是不孝。
父母甚至可以直接去报官。
可父母却能光明正大的抛弃孩子。
“是很不公平,可是规矩就是这样,陛下又能如何?”
张桂芬安慰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未必对。可臣妾相信,大多数人,若不是逼不得已,肯定舍不得舍弃自己的孩子的。”
“是啊,不怪他们父母,是这个世道。”赵兴叹息道。
“臣妾没有指责陛下的意思,这天下…”
“好了!”
赵兴拉着张桂芬的手,打断了她的话,微笑道:“《礼记·礼运》中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天下大同太过美好了,并不显示。不过让老有所终,幼有所养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
“律法只有不孝有罚,显然不够的,朕准备制定律法,惩处那些抛弃孩童的。”
“可皇后说的也对,若非逼不得已,怎么会有那么多抛弃子女的。还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行。”
除了一些听信谣言,说什么头胎生女儿,要溺死才能生儿子,否则就会一直生女儿,把女儿给溺死的。
大多数人丢弃子女还是因为养不活。
养大子女代价不大,哪怕再狠心的父母,也不至于抛弃孩子。
赵兴之前让盛维联系那些到大宋进行贸易的异国商人,让那些商人带一些大宋没有的种子来。
那些商人为了巴结赵兴,倒是送了很多。
可惜赵兴让人试种,不是种不活,就是种活了,却不是粮食种子。
虽然丰富了大宋的植物种类,还有一些是大宋没有的蔬菜。
可并不能增加粮食产量,意义不大。
赵兴甚至想着要不要派人出海,前去搜寻玉米土豆的种子回来。
即便这些种子,如今的产量没有后世高,可再差也比大宋现在的稻子麦子这些高吧?
让天下百姓,有充足的田地能够养家糊口,这并不显示。
历朝历代,开国之初,百姓能够分得大量田地,并不是因为地主乡绅死的太多了,而是普通百姓死的多。
赵兴前世看过一个帖子,说富不过三代,穷也不过三代。
因为古代灾荒,天下大乱,死的都是穷人。
等天下安定后,人口锐减,原本占着大量土地的地主乡绅也逃走了,大量田地荒芜,朝廷自然有土地分配给百姓。
可以说,历史上那些大一统的朝代灭亡,其实就是一次再分配。
可如今大宋是中期,人口大量增长,即便清查出来的那些田地,分配给百姓,也只是杯水车薪。
除非赵兴把天下地主乡绅都给杀了。
但这样显然不现实,地主乡绅也非都是坏人。
富者更富,这一点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哪怕地主乡绅不利用一些手段兼并土地,因为粮食产量低,百姓没有抵抗灾难的风险,土地向少数人手中集中,都是不可逆的。
想要改变这一点,增加粮食产量,发展工业,让一部分人口不依赖土地也能生活,才是长久之道。
古代重农抑商,不就是因为粮食产量少,需要保障粮食充足,必须要抑商么。
大宋商业繁荣,也是因为战乱导致大量人口往南方迁移,南方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加上占城稻产量高于汉人原本种植的水稻。
粮食产量足够,才能发展工业。
回到皇宫,张桂芬回了后宫,赵兴则去了龙图阁。
“陛下,这是臣和一众大学士,根据陛下的意思,初步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