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 第191章 《中国文学》上门,要赚外汇了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1章 《中国文学》上门,要赚外汇了吗?(1 / 4)

第191章 《中国文学上门,要赚外汇了吗?

翌日上午九点。

西城区百万庄大街,夏日的街道两侧伫立着延绵不绝的槐树。

高大的树干将街道上空合围,形成一个巨大的穹顶,像一座绿色的生命宫殿。

碧蓝如洗的天空,一轮烈日挂在空中,肆意播撒着烫金的阳光。

它带着灼热的温度穿过槐树那细小椭圆的,重重叠叠的翠绿色叶片,在漆黑的柏油马路上留下无数个碎金片。

无数树叶构成的空间下,行人络绎不绝从中而过,淡淡的凉意在其中酝酿,格外舒适。

“哗哗”

断断续续的风从远处的河流吹来,白色与淡粉色相间的槐播撒着淡淡的香,一粒粒骨朵从树枝上旋转着,落在街道上的小摊上。

“啪!”

一双纤长的手一巴掌将即将掉落在碗中的槐拍住,一个穿着碎长裙的年轻女人清秀的脸上露出笑容,低头看向摊开的手掌,是几朵带着绿色蒂的槐。

张黎忍不住笑着打趣起来:“哈哈!这么多槐,今天算是吃上槐冰粉了。”

“呵呵……说的倒也是,给你姑娘,五分钱。”

女人身前是一处贩卖冰粉的小摊子,摊子很小由三轮车改装而来,准确来说是将摊子放在三轮车上了。

塑料桶中盛放着晶莹剔透的冰粉,摊面上摆放着各种配料,干果,玫瑰,葡萄干之类的。

阿婆站在三轮车后处理着冰粉,听到她的话笑呵呵的应了声。

确实到了槐盛开的季节,槐吃起来可是甜甜的,做冰粉也好,还可以用来炒饭。

“这么贵吗?”

张黎挑了挑眉,有些意外。

这个价格按照换算的话,等同于后世五块钱一碗。

不过她想到最近猪肉都涨了,也就不奇怪了。

干净利落的付了钱,临走前张黎还建议阿婆可以去冰块厂买点冰块,毕竟冰粉冰镇后会更解暑,更好吃。

喝着甜甜的冰粉,张黎又去附近的一处报刊摊买了几位最近的报纸,这才走进小摊后面的建筑物。

只见大门两侧的白色牌匾上龙飞凤舞的几个大字写着: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下属——《中国文学杂志社。

所谓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也就是所谓的外文局。

最早成立于1963年9月,最初由国际新闻局改组而成的外文出版社升级而成的。

外文局下属五家杂志社、一家外文出版社。

这就是外文局构建的书刊外宣框架,正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

而《中国文学杂志社则是其中之一,张黎的工作单位就是在这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适应国家对外交往和文化建设的需要,国家将翻译纳入国家文艺体制,进行领导与管制。

同一时期,国家开始对出版业进行公私合营改造。

翻译出版机构的设立与翻译界、出版界的整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影响下的翻译界思想改造,在此基础上召开的全国翻译会议制定了国家翻译政策和方针,决定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翻译事业;

二是成立以外文出版社为代表的国家对外翻译机构,统一管理翻译工作;

三是人员调控与改造译者的身份认同。

而《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在1951年应运而生,这份刊物是唯一对外公开出版的英文刊物,也是“十七年”时期国家唯一公开出版、持续向国际发行的刊物。

它译介了大量的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作品,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截至1966年,《中国文学杂志社对外翻译出版的作品达1000种,外译文种达40种,开创了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事业的第一个高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