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
首先就是灾难救援的问题。
如果都是六层以下楼房,特别是三层以下的低层楼房,发生了什麽危险的时候,居民都很容易直接跑出去。
就算是楼道被堵住了,稍微准备点简单的救援设施,也很快就能把被困的人接送下去。
如果楼房里面发生了火灾,水管稍微加点力就能喷进去。
但对于十几层,二十多层,甚至更高的楼房,所有的相关事情,都没有办法简单处理了。
然后就是楼房本身的建设和维护问题。
钢筋混凝土高楼的理论使用寿命很长,如果建设质量没问题,后期维护得当,用一百年也没有什麽问题。
但是如何确保质量没问题,如何确保维护得当,可就麻烦多了。
最后是居民的问题。
几十层的楼房,必然不可能整栋楼只住一户人家,那自然就会有邻里纠纷。
不是吵架丶占用公共区域丶熊孩子在楼上打篮球跑步的问题,这些问题没办法避免,也不会造成特别恶劣的影响。
而是楼下装修砸承重墙,甚至挖地下室,顶楼非法加盖,诸如此类会搞出各种大麻烦的问题。
当然,即便有这些可以预见的麻烦,如果自己仅仅是因为这些麻烦,就直接禁止建设高楼,那也应该属于因噎废食了。
朱简烜始终不在是否允许民间盖高楼的问题上表态,关键是还是在考虑经济层面的问题。
城市地价和房屋的价格,是与楼层高度高度相关的。
房屋作为普通百姓手中最重要的资产,房屋的获取成本会直接影响百姓的可支配收入。
总体来说,高楼会抬高地价,地价高又会反过来抬高房价。
房价和地价提高会更导致通货膨胀,让百姓的其他资产和收入相对房价贬值,同时拉大名义上的贫富差距。
使用相同的材料,建设一套规模和质量完全相同的房子。
在小城市或者郊区乃至农村建设,跟在大都会内部重要区域建设,建设成本不会有几倍的差距。
但是最终的市场销售价格,却可能会差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拥有这两栋房子的两个人的身家,也会因为这两栋房子市场价格差异,而出现几十倍的差距。
这多出来的几十倍都是利润——
这庞大的利润吸引民间厂商,甚至是官方厂商的官员,本能的倾向于在大城市搞建设。
同时利用各种手段反过来推动城市化,将更多的人口引入城市。
快速城市会会再反过来拉高地价和房价。
这是一个不断向上累积的循环,不到整体卡死的时候是不会停止的。
关键是对高楼的需求最为迫切的,又是金融丶证券丶法律丶保险这些直接跟钱打交道的产业。
他们单纯依靠钱生钱,而不直接参与社会生产。
按照前世的经验,它们都容易加大贫富差距,推高通货膨胀,关键是会导致工业衰退。
可以穿着体面的衣服,坐在乾净明亮的写字楼里面,只要稍微动动手和嘴巴,就能参与世界上最赚钱的产业。
那社会上的聪明人,有天分的孩子,都会本能的向往这种生活,而不会想去工厂里面干活。
一旦金融产业快速发展到一个阶段,工业衰退就已经无法完全避免了,
朱简烜一直致力于控制通货膨胀,控制贫富差距,关键是要推动工业建设,规避工业衰退的。
所以朱简烜早就放宽了服装限制,除了朝廷官方的礼服丶官服丶制服之外,百姓可以随便穿自己喜欢的衣服。
但却始终没有在建筑限制上松口。
同时根据欧美地区的经验,对于普通工薪阶层而言,高层建筑只在工业大发展阶段,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受欢迎。
在城市化基本完成,工业化基本完成之后,人们就会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