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的一个问题,现在的奥斯曼苏丹塞利姆三世应该是改革派,在原有的历史上他这时候应该已经被禁卫军废了。
现在他虽然尚未被废,但是他组建的新式军队外出征战了,那禁卫军会不会按照历史惯性做点什麽?
朱简烜不确定塞利姆三世能坚持多久,也不确定插手俄国和奥斯曼的战争能够得到什麽,但肯定都不符合大明当前的计划。
直接插手欧洲战争,已经是自己计划之外的事情了,继续强行参加俄土战争,会进一步消耗大明国力。
大明当前的力量虽然庞大,能支持庞大的军队在遥远的海外作战,但终究有极限。
虽然自己对大明国力和军力的使用,肯定还没有到极限状态,现在也没有人知道大明的极限在在什麽地方。
但是按照朱简烜自己的评估,如果在美洲和欧洲的占领区尚未完成基本的整顿之前,继续强行吞下奥斯曼或者俄国的大部分土地和人口,那大明的力量可能就会到极限了。
因为那意味着直接吞掉将近两亿人口,而且大部分还是有一定民族意识的欧洲人,镇压和管制的压力堪称巨大。
一旦整个欧洲全境皆反,旧的欧洲君主和新的民族主义分子合流,内外藩国君再趁机主闹事,大明真的可能会顾此失彼。
就算是最终强行镇压下去了,战争也肯定旷日持久,损失也肯定非常巨大,也就是得不偿失的。
作为大明皇帝,最好不要把主动大明的极限逼出来,那等于暴露自己的底线。
就算是这个底线非常高,但是只要能够评估了,那所有的敌人和阴谋家就可以去估算,需要使用什麽样的手段,积累出什麽样的能力,就能摧毁大明了。
深不可测,无法估量,这种状态才是最大的威慑力。
基于这种考量,朱简烜给杨遇春和汪廷珍回信,让他们安排法国和波兰与俄国签停战协议。
不要与俄国或者奥斯曼结盟,更不要参加奥斯曼与俄国的战争。
配合新藩国君主专心整顿欧洲事务。
汪廷珍和杨遇春收到回复,看完之后都是非常的意外。
「圣上真的是一心求稳啊……」
「只要趁机击溃俄国和奥斯曼主力军,解决掉世界上仅剩的这两个较强的国家,剩下的小国根本不足为虑,天下归一近在咫尺,圣上竟然忍住了……」
两人虽然都颇为遗憾,但也都只能遵守皇帝的旨意。
杨遇春作为代表,在汉堡安排法国和波兰的代表,与俄国人签订了正式的停战协议。
法国和俄国的战争结束,波兰恢复了1771年的边界。
而后俄国留下少量部队驻防西部边境,将更多的军队调往南方迎战奥斯曼。
与此同时,哈布斯堡的皇储弗朗茨亲自回到了维也纳,向伯父汇报了大明开出的几种不同的条件。
哈布斯堡的君主,约瑟夫二世听完之后,表情严肃而又愁苦:
「大明果然要求我们臣服了,条件确实是很诱人……
「保留原有的所有领地,并且集中到一起,额外获得整个威尼斯。
「甚至如果如果真的答应,应该还有机会在义大利另外索要一部分教宗的领地。」
弗朗茨听到这里就下意识的询问和确认:
「这些条件确实很不错,所以伯父您的意思是,我们哈布斯堡……要成为大明的附庸吗……」
约瑟夫二世直接摇头:
「当然不是,我也肯定不想那样做。
「我这一生,都致力于建立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奥地利帝国。
「如果接受了这种看似美好的条件,我这几十年的所有努力都将化为虚幻的泡沫……」
弗朗茨有些不解:
「为什麽?大明不是允许我们通过领地交换,将所有家族领地聚集在一起吗?」
约瑟夫二世立刻非常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