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送到海外去。
或者家里有熊孩子已经管教不了的,为了防止他们在大明本土惹出天大的祸事的,也可以扔去欧洲当封建领主。
在欧洲那种地方,除了直接称帝造反之外,怎麽折腾都不至于有大罪了。
所以肯定不会都乐意去,终究还是会有人去的,
朱简烜自己安排好了法国兄弟之后,让他们回去收拾行李等鸿胪寺的统治。
然后把自己十五岁以上的儿子都叫了过来。
朱简烜这些年努力践行自己的规划,从来没有专门重新偏爱过一个女人,而是完全按照后宫女人生理期排侍寝表。
与此同时,朱简烜为了自己的健康,也不会无限制的生育,一直都是按照每个月四次的频率安排。
再加上肯定不可能每次播种都能直接生效,最终的结果是平均下来每年有八个孩子。
当生育的孩子数量比较多的时候,男孩和女孩的比例就趋向于理论比例了,大致相同但男孩略多一点点。
朱简烜最大的孩子今年刚满十八岁,十五岁以上的男孩正好有十六个。
就如同当年老皇帝朱仲林担心的那样,他的这些孙子,也就是朱简烜这些儿子们,可以算是大明最辛苦的皇子了。
朱简烜以前的那些皇子,按照规定是八岁应该开始读书。
但是如果皇帝特别宠溺的,或者特别不受宠甚至被嫌弃的,那就可能要十几岁才开始读书了。
在那之前,就是被一群人照顾着吃喝拉撒睡,什麽都不用干,也什麽都干不了,平时走路快了都不行。
只有太祖朱元璋早期的几个儿子,被朱元璋要求下乡劳动过,在身体上稍微吃点苦。
而且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让他们体验一下生活就完事了。
而朱简烜的孩子们,就是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辛苦了,而且不是去体验生活了,他们就是要那样生活。
他们自五岁就要开蒙读书了。
每一年的所有男孩,由五个老师分别教授文艺丶治政丶博物丶格致丶数学五类知识。
内容上其实包括文学丶政治丶历史丶生物丶地理丶天文丶工商丶物理丶化学丶数学丶哲学等绝大部分典型的现代学校课程。
到了七岁的时候,就要开始接受最基本的军事训练了,每天早上六点起来吃饭跑步,然后马上去靶场练枪。
到了十岁的时候,开始学习游泳丶骑自行车,同时开始由退休的将领给他们上军事理论课。
到了十二岁的时候,开始学习骑马丶驾驶机动车丶机动船,操作机枪火炮。
到了十五岁以后,他们的皇帝父亲朱简烜开始不定期亲自给他们上课,讲近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知识。
同时现场抽查他们其他科目的实际学习效果。
如果确认成绩很差,确认脑子不怎麽好使,真的学不会这些东西,那他们以后反倒可以自由了。
以后只要到普通的宗室学校上课就行了,自然也没有机会继承皇位了。
不过朱简烜定的淘汰标准比较特殊,并不要求儿子们和普通学校的孩子那样,把课业成绩搞到尽可能高的分数。
而是要求他们知道明白学到的东西是什麽,同时能记住课程中的基本常识和概念。
关键是其他人关于相应知识的表述的对错,找出常识和逻辑的上的问题,就不会被淘汰出局。
也就是说,逻辑性的判断能力更重要,具体的数值丶典故丶音韵系列不重要,当然也不能错的太离谱。
朱简烜自己本身就比较聪明,自己的妃嫔也都是天生比较聪明的女人,这些孩子也都没有出现真正天生愚笨的。
这天上午,十六个年龄较大的皇子收到通知,马上从学校坐车前往文华殿,一起拜见他们的皇帝父亲:
「儿臣拜见父皇陛下。」
朱简烜从御案后面站起来,来到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