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才正式开始以皇帝的身份,处理大明朝廷上下内外的事务。
首先确认自己外出巡视之前开始的工程的进展。
顺天府到应天府的铁路已经全线贯通了,同时建成了一座跨越长江的大型钢架桥梁。
将两京铁路与南京到杭州的铁路连接起来了。
北直隶地区的永平府工业基地,辽东地区的渖阳府工业基地,基本同时完成了初步的建设。
两地可以自行生产钢坯丶钢轨丶无缝钢管丶步枪和火炮丶火药和子弹以及炮弹等基本工业品和军工产品了。
本土的两个工业基地投产之后,大明的军队也不需要再用手工工厂的子弹凑合了,可以恢复标准的栓动步枪子弹供应了。
自顺天府到辽东渖阳府的铁路,顺天府到归绥和包头地区的铁路,在去年也已经同步开工。
然后是顺天府城的建设和修缮,外城的城墙已经补全了。
顺天府城已经变成了回字形,外圈的外城区域被分成了四份,分别称为东西南北城,加上内城倒是正好五城了。
但是外城区域的建设速度放慢了,特别是城北的新政府机构,而且取消了很多最初的计划。
朱简烜外出巡视这两年,老皇帝调整了顺天府旧城的城建规划。
老皇帝给顺天府旧城内通了电线丶电话丶电灯,布设了自来水管丶暖气管和暖气片,修建了城市下水道。
重修中的三大殿丶文华殿丶武英殿丶乾清宫丶坤宁宫等宫殿也都做了对应的调整。
朱简烜坐在已经完工的文华殿里面,抬头看眼前和周围。
天花板上的灯笼变成了电灯,桌子上也放着电灯和电话,墙边还有成排的暖气片,偏殿里面还设置了冲水的卫生间。
现在的紫禁城对面,长安街以南,崇文门和宣武门之间,这一大片区域也在大兴土木。
老皇帝在这片区域给所有朝廷衙门集中建设办公楼和住宅区。
很显然,老皇帝不想到北城去建设新办公区,就是想要在内城直接翻盖建设办公区。
紫禁城继续当皇帝的办公场所,以及举行大型典礼的场所。
老皇帝显然是想要把顺天府旧城利用起来,而不是像朱简烜规划设想的那样,整个当成一个所谓的博物馆。
旧城内部的区域利用起来的话,外城的建设确实不需要着急了。
所以根据情况来慢慢规划启用了。
朱简烜在外巡视的时候,中央朝廷官员也会整理概括性的政务报告,用蒸汽帆船送去给朱简烜。
所以朱简烜在北美的时候,早就知道老皇帝正在调整了顺天府的城建规划了。
但是这种规划上的调整在某种程度上不算大事,朱简烜这个当儿子的不应该在这种事情故意与老爹对着干。
最起码不值得在海外专门下令,让本土的官员去对抗老皇帝的安排。
朱简烜只能接受现实了。
不考虑什麽保持原状的文化纪念意义,在旧城建筑基础上改造确实更方便。
皇宫在旧城正中间,对面就是各部衙门。
这种格局已经保持了四百多年,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
实际上,朝廷上的绝大部分的大臣们,也觉得老皇帝的这种规划更合适。
不过无论是朱简烜最初的规划,还是老皇帝最后提出的修要求改,他们都没有贸然提出意见。
皇帝和皇太子之间的关系太敏感,在这种不影响实际权力和利益的事情上,更加没有必要专门掺和进去发表意见。
老皇帝想要改,臣子们就如实的报告给朱简烜知道。
朱简烜不专门提出要求拒绝这种修改,那他们就正常的去执行老皇帝的命令。
朱简烜在心中叹了口气,拿起了桌子上的电话。
皇宫和朝廷各部衙门之间的电话,是通政司直接负责转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