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的地方,从山坡上用炸药开山。
让山石泥土自己滚落到河道中,以最自然的形态阻塞河道就行了。
不过河水会向外挤压这些山石泥土,会从坝体内部向外渗透,乃至形成管涌。
所以初步截留只是一个开始。
这个最为粗陋的土石坝未来要继续加大加固,直到这里变得和周围的山脉一样庞大坚固。
那是未来十几年的长期工程。
这个工程难度不大,主要是花费的时间比较长。
最大的问题还是引水。
那是一条长度上千公里的堤坝,还要固定在特定的海拔范围内。
规划的线路有海拔不合适又躲不开的地方,都会让成本会暴涨,甚至让整个工程设想失去意义。
朱简烜听着汪莱提到相关的难点,就把他给自己的报告翻到了后面:
「你这汇报上面说,引黑龙江水入京乃至进入黄河冲沙的设想,现在看来仍然是可行性的吗?」
汪莱马上说:
「是的,虽然有很高的难度,也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的。
「但是,三江泽蓄水本来就需要二十年以上,引水工程不必急于求成。
「我们有至少二十年的时间来继续研究和建设。」
朱简烜马上继续追问:
「那成本呢?」
汪莱非常认真的说:
「根据目前的数据做评估,成本在数量级上并没有失控,仍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三江泽大湖蓄水工程已经开始了,但是引水冲沙的工程仍然没有正式启动。
汪莱现在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说服朱简烜,让引水工程上马。
朱简烜就在现场翻了一遍汪莱的报告,最后合上之后看着汪莱说:
「我给你二十年,不,我们按照三十年来算吧。
「你能把这件事情做完,就足以流芳百世了。」
汪莱马上非常激动的说:
「学生明白,学生这辈子就专心做这件事情了,别的都不管了。」
朱简烜这边却马上提醒说:
「不能完全闷头干活,你也得了解其他同学们的研究情况。
「他们的发明创造,也许能为你的工程提供帮助。」
朱简烜说完就乾脆起身,带着汪莱去了工程院在西城的新试验场地。
这里是一个单独圈出来的大院子,院子中间是室外的试验场。
院子的周围有新建的办公楼房,制造设备的厂房和室内试验场,以及多个存放设备和物资的仓库。
工程院的工匠们出来迎接,朱简烜带着汪莱一起,走进了一个最为吵闹的室内试验场。
宽敞的厂房中间,几台形态各异的复杂机器,正在发出刺耳的诡异轰鸣声。
一辆轮式自卸卡车,一辆履带式挖掘机,一辆履带式推土机,一辆通用型的拖拉机。
还有几套单独摆放的实验性质的内燃机。
每一台机器旁边,都有一群工匠围着,观察和记录情况。
时不时的有机器忽然自己熄火,也有机器被工匠专门熄火又再次启动。
也有机器被工匠直接拆开,修理或者调整内部的结构。
朱简烜的弟子李锐,首先向朱简烜报告了这边的情况:
「老实,我们按照您当初提出的思路,已经做出了能够运转的内燃机以及配套的机器。
「但是内燃机结构还是太过复杂,目前的机械故障率仍然太高了。
「机器运转过程中随时都可能会停机。」
内燃机项目开始到现在不过一年半。
工匠们已经做出来勉强能够运转的机器,已经进入解决实用性问题的阶段了。
朱简烜对他们现在的进度其实非常满意。
历史上的内燃机,可是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实验和摸索,才慢慢有了后世的各种典型机械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