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玄幻魔法>大明不革命> 第246章 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6章 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2 / 3)

驻日本军团接下来的任务是如何控制这块地方。

正常状态下,在全面的战争环境中,新接收一个地区之后,最好是不要改变当地的任何制度。

只是用新的统治者取代原有的统治者,尽可能保持原有地区的社会格局不变。

避免在不经意间损害任何群体的利益,进而引发混乱和反叛。

但是大明驻日本军团接管日本的藩镇后,没办法完全保持原有的制度不变。

因为大明与日本的社会制度特别是税收制度相差甚远。

大明是中央集权的神洲帝国制度。

税收是农民缴纳,由中央朝廷遥控地方衙门收取,地方衙门收到税之后截留一部分,上交给中央朝廷一部分。

朝廷和衙门再拿税收支付官员俸禄等朝廷开销,最后分一部分给皇帝。

但在吴王北伐之前,大部分底层农民未必是地主,作为佃户的农民缴纳税收之后,还要再向地主缴纳租金。

也就是说,土地中的物产,是农民丶地主丶地方衙门丶中央朝廷丶皇帝这些人分的。

有直接交粮食的比例税,丝绸等手工艺品的实物税,以及折算成银子之后的碎银,还可能有各种劳役和摊派。

也就是说是非常复杂的。

日本地方是高度封建化的。

江户的德川幕府推行的一国一城令,限制地方藩镇的城池数量,让一国的藩镇地主集中到一个地方居住。

同时限制登记没有达到足够标准的藩镇,只能建设没有院墙的开放式阵屋。

这稍微降低了一些封建化的程度。

但在土地制度上仍然是封建化的。

除了商人和工匠这种城市居民之外,所有的武家和贵族阶层,全部都是土地领主。

绝大部分的土地领主,都是自己经营和管理自己的土地。

绝大部分的土地,也只归对应的领主管理。

绝大多数农民,都依附于耕种的土地,依附于对应的土地领主。

绝大部分的土地税收,都是由负责耕种土地的农民,直接交给对应的土地领主。

绝大部分税收都是粮食,是大米和小麦。

也就是说,这个系统中的收益分配关系,是简单到了极限的。

简单意味着效率高,意味着统治者对土地收益的榨取能力,也会非常接近理论极限。

日本的传统收税比例对半分。

按照大明的说法就是五成上交,五成自留。

但是经常会出现六公四民的情况,也就是六成收益上交,四成留给农民自己。

如果反过来,四公六民,领主只收四成的话,就已经算是仁政了。

有些离谱的地方,出现过八公二民,八成收入上交,两成留给农民的诡异情况。

绝大部分农民吃不到自己种植大米和小麦,自己吃杂粮和野菜。

再加上日本多山地,降水也比较充足,农民可以靠土地产出主粮之外的方法生活。

与此同时,日本封建领主收税比例大,不代表农民交了这些东西就完事了,一样要给领主干活。

封建制度高度发达地区的农民,基本上都是只能保持勉强活着的状态。

领主直接管辖的范围越小,越是能高度精细化操作,让农民在死不了的状态,压榨出尽可能多的产出。

日本武士集团对自己内部的底层同样是压榨的。

比较穷困的武士可以每天两顿饭,一个饭团加个腌梅子就当一顿饭。

比较穷困的大名,就是穷武士套餐再加个小咸鱼。

日本不算北海道,耕地面积只有三百万公顷,还不到山东省的一半。

但是农业和工业革命之前,就养出了三千万人口,就是靠这种「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

万历年间,日本入侵朝鲜的时候,朝鲜农民因为受不了朝鲜两班贵族的压榨,箪食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