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放弃锡兰的统治权。
同时改封康提王国国王锡兰左卫指挥使,将原本名义上的外藩变成了事实上的内藩。
锡兰右卫指挥使继续管理岛屿内陆的土地,以及岛屿上的全部土着居民,原有的土着居民可以在全岛自由生活。
尼德兰人也是大明吴王的子民,所以锡兰岛的荷兰人不会被驱逐,仍然可以继续正常的经营。
朱简烜还任命尼德兰的原锡兰总督为锡兰右卫指挥使,管理岛上的尼德兰人。
原本荷兰统治的沿海地区,以及岛屿上的所有大明人,由大明吴国锡兰都指挥使管辖。
大明和大部分中央帝国朝廷类似,对于各族杂居地方的管理通常是按人分的。
事情涉及的人是内藩外藩的族人,就通常就会让内外藩国君主去管理,如果是大明人就由大明的官去管理。
但是,当地地位最高的官员,还是大明朝廷任命的官员。
大明的官员有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要求这些地方低级内藩头目配合。
大明官员有想法的时候,随时都可以直接观察内藩事务。
在近代以前,澳门的葡萄牙人就是这样的状态。
锡兰地理位置优越,特别是亚丁湾和红海航线正在恢复,这里就是印度洋航线的中点和必经之路。
大明会理所当然的持续向这里移民。
理所当然的建设加煤站,供应往来的船只在这里停靠补给。
有了大明来主持局势,压制了土着和荷兰人之间的冲突,同时让贸易航线总体繁荣起来。
这对当地所有人都是有好处的。
段玉裁现在是内阁大学士,是大明朝廷上地位最高的官员,所到之处都有高官迎送。
段玉裁的船队在锡兰停靠的时候,在锡兰岛上几个指挥使的的陪同下,参观了锡兰当地的衙门和煤站的情况。
段玉裁大致记录下来可能有用的东西,以备未来太子询问。
等船队补给完成再次启航,穿过印度洋,进入亚丁湾,抵达红海的最深处,来到了繁忙的运河修建工地上。
埃及和西奈半岛的指挥使,运河公司的掌柜和总工,也都出来迎接段玉裁。
掌柜给段玉裁介绍了运河工程的情况。
咸宁四十一年初,吴国远征军控制苏伊士地峡,马上修建了一条临时的苏伊士铁路,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吴国远征军占领埃及之后,就开始了全面的运河开凿工程。
这时候还没有现代的工程机械,挖掘运河只能通过简单的人力工具,配合固定的铁路来运输物资。
但是相比古典时代挖运河,也已经有了非常巨大的优势。
最起码得钢铁工具不限量,来一个人就能分到一把铲子去挖土,还有可以算是手工业时代神器的手推车。
沿途的铁路还能够运来足够庞大的补给品,包括食物和引水。
随着工具和物资源源不断的送进来,工程规模和工地的范围,是在建设和组织过程中不断扩大的。
现在整个运河工地上已经有了三十多万劳工。
一大部分是埃及丶阿曼等地区的原有统治阶层,一部分是因为参与过对海盗支援活动的北非居民。
还有很大一部分日本仆从军在非洲抓捕的黑人奴隶。
这三十万劳工,也不是从运河的起始点开始,齐头并进朝着终点慢慢往前挖。
而是颇为均匀的散布在数十公里的工程沿线上。
大明主力军和军官以及日本仆从军,带着当地阿拉伯人组成的翻译团,通过铁路往来巡视监督安排任务。
现在可没有什麽劳工保障,工地上干活的要麽是奴隶要麽是罪犯。
吴国在东非开荒屯田,准备了足够的食物,能让这些工人吃饱了,就能一直干到不能动弹为止。
钢铁工具加上手推车,一个人一天能挖四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