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不断。
「庸人君主真的应对不来的。
「甚至于,要不是有父皇的操盘,儿臣在外部作为奇兵出击,我们北伐和削藩的事情都办不成。
「如果完全放任不管,藩镇和商人早晚要闹出事端来。
「很可能要爆发大规模的内战和叛乱。
「我们未来只有两个选择,想办法筛选出基本水平更高的君主,或者是逐步将权力下放给官员和地方。
「由于咱们天朝历史上数不清的造反和权臣,我们不敢去尝试第二条路。
「所以只能给子孙加担子了。」
朱简烜知道,近代中国一直跟不上节奏,就是当时世界的节奏变化太快了。
三次工业革命中一波接一波的技术革新,一次跟不上就可能会变成二流国家,三次都跟不上就像原始人一样了。
特别是十九世纪后期的时候,任何国家都是是一步慢,步步慢。
大清从欧洲刚订购的最好的战舰,船在船厂里面造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落伍了,开回国就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跟以往铸好的大炮能用几百年完全不一样了。
这让垂垂老矣的清朝朝廷如何应对?
清朝朝廷如果是一个人,他当时就是完全懵逼的状态,他根本无法理解这种时代,以至于后期就彻底摆烂了。
老皇帝的认知,虽然不如朱简烜那麽深刻,但这些年的经历却非常的清晰。
这个世界现在确实几乎天天都在变。
最近这短短的二十年间,美洲丶澳洲丶北非丶东非这些地方,就已经全都大变样了。
老皇帝沉默了许久:
「你小子说的确实有道理,但这解决不了问题,你要如何规避立贤必然导致的党争?」
朱简烜试图跟老爹说明自己的想法:
「父皇,立贤导致党争,确实是因为贤的标准无法确定。
「究其本质,是皇帝之外的其他人,可以通过讨论贤的标准,进而干涉皇权的传承。
「臣子可以通过帮助和配合某个皇子,让这个皇子表现的更加『贤明』,进而参与储君之位的争夺。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去确定贤的明确标准,比如说考数学。
「因为一旦公开和确定了规则,就有了讨论和质疑的机会,外人就有了干涉的机会。
「所以要将立贤的标准和规则,完全收归到皇帝的手中且不公开,禁止和避免其他的任何人干涉。
「可以参考清虏用过的秘密立储制度,皇帝自行选定继承人但不对朝臣公开。
「皇帝自行写下遗诏封存,皇帝龙驭宾天之后由宗室丶朝臣共同监督遗诏的启封,由遗诏上的继承人继位。
「皇后丶和皇太子,其实与宰相类似,天然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关键是可以根据传统礼法分权。
「所以最好和太祖高皇帝废丞相一样,把皇后和皇太子称号封号同时废弃不用,避免只要有太子就会有太子党的麻烦。
「平时可以设立两个皇贵妃或者四个贵妃,像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一样协助皇帝处理后宫事务。
「但是决策权必须在皇帝手中,没有皇帝的批准,任何决定性的事务都不能执行。」
老皇帝听到这里忍不住再次认真提醒:
「有太子就有太子党没错,但是如果没有太子,就会有多个皇子党,还是会有党争。
「就算是贤的标准不公开,但最起码会有一个理所当然的基础规则,也就是天下公认的那些『好』的标准。
「能做事,有政绩,有礼貌等等。
「皇帝总不可能故意选个傻子或者疯子来当继承人?
「肯定会有朝廷大臣利用手中的资源,帮助有可能会继位的某个皇子,让这个皇子表现的更加突出。
「你怎麽避免这种事情呢?」
朱简烜在这上面还真的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