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有最后一丝期待。
冲击巡抚衙门行动被镇压后,市场信心终于彻底的崩溃了。
当天下午,还有很多股东没有完全放弃信心,仍然期待能够按照正常的市场价格出售。
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有人已经只求卖,而不求价格了。
第二天,咸宁四十三年二月三日,各行各业的股票价格一跌到底。
但是没有人买,所有人都在抛。
市场都已经知道,皇帝和太子要惩罚应天府,自然没有人敢来接盘。
很多工厂和商行都是有债务的,还有大量的原料和产品没有卖出去,如果一直没有订单会持续亏钱。
与此同时,大量的工厂和商行正式停业。
原本假装停业,看市场方向的东家们,也放弃了任何期待,开始遣散工人。
工人们也绝望了,他们开始真的相信,是因为最低工钱的限制,让工厂倒闭,让他们也跟着失业的。
曾经参与暴动的那些工人们,现在也有很多人开始懊恼和后悔了。
整个应天府上下哀鸿遍野。
普通工人只想活着,希望衙门能和救灾的时候一样,开设粥棚。
但他们很快就发现朝廷根本没有这个意思。
二月四日,巡抚衙门和总督衙门合作,启用了应天府城内外原来的粥棚。
但不是施粥用的,而是招工用的。
一个朝廷直营的南方投资公司,招募河工开挖洪泽湖丶淮河入海通道,开挖淮北灌溉水渠,修缮黄河大堤。
月薪三个吴王金票或者五个银元,管吃。
这说明朝廷根本就不准备救市,甚至也已经不准备直接救灾了。
只是提供往常不好招人的活儿,随时都可以乾的活儿,以工代赈的养着失业工人。
这些消息传开之后,应天府股市的期待被彻底击穿,很多股票的价格已经跌到了聊胜于无的程度。
现在只需要几百甚至几十银元,就能直接买下一个大工厂,但是却没有人敢接盘,手上没有大订单,接盘等于死。
很多人意识到,工厂和商行倒闭,钱庄可能会收不回贷款,钱庄也可能会跟着倒闭。
以至于很多人同时去钱庄提取存款,形成了挤兑。
本来能够坚持的钱庄,反而因为没有足够的快速周转资金,反应不过来而加速倒闭。
钱庄丶工厂丶商行形成了踩踏式的倒闭潮。
应天府是江南地区的商业中心,也是整个大明的商业中心,应天府的股市崩盘会带动周边地区的市场。
应天府对朝廷订单的依赖最强,但周边的其他地区同样不弱,只是稍微好一点点而已。
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天,苏州府丶松江府丶扬州府的市场也迅速崩溃。
大量工厂丶商行成批倒闭,数不清的工人同时失业。
越是依赖朝廷订单的大型工厂和商行,越是损失巨大,倒闭的越是彻底。
反倒是原本处于底层小型工厂和商行,依赖本地市场的工厂和商行,现在还能勉强维持经营。
江南地区的工商业市场,本来就已经站在经济危机的门槛上。
大量的工人只有工作,几乎没有盈馀工钱可以消费,大量的工厂依赖朝廷订单,强行维持着高速运转。
大量的原材料和产生品堆积在工厂的仓库里面,等着朝廷将它们带走用于建设。
现在朝廷的大订单突然断绝,经济危机就直接爆发了。
冲击南直隶巡抚衙门的事情,相当于经济危机的导火索把危机引爆了。
在这之后,各地陆续发生了一些规模不同的暴乱。
即将破产的商人,本能的做了最后的垂死挣扎,收买失业工人和地痞流氓,收买地方驻军的军官,发动各种形式的暴乱。
幻想着自己的对抗,能够换来朝廷的妥协。
但是他们等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