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衙门的武器,组织了数万人在城墙上布防,抵御城墙外的朝廷驻军。
他们对城墙外的驻军喊话,声称他们并不是要造反,他们只是想要请皇帝出面,解决他们与东家的工钱问题。
若是城墙外的驻军向城内进攻,他们就会去进攻城内的紫禁城。
城外驻军的师长和军长都不在,没有人敢做进攻与否的决定,双方就这麽隔着城墙僵持住了。
朱简烜听完之后稍微松了口气:
「也就是说,现在紫禁城还是安全的吧?」
巡逻船队的军官马上说:
「孝陵卫上有守军,在钟山上用千里镜时刻观察城内情况。
「乱民在前几天前就占领了皇城,但是始终没有机会进入紫禁城。
「紫禁城防御更加完善,城墙上布满了火炮,能够发射对步兵威力巨大的子母弹。
「没有足够的火炮子药持续轰击几十天,很难打破。
「乱民并没有进攻紫禁城,应该也是想要留有馀地,意图与朝廷谈判。
「但是陛下似乎始终没有准备与他们谈判……」
朱简烜轻轻点头:
「尽快接应吴国军队上岸,同时去通知应天府城外的所有旅长和团长,以及同级别的参谋长们,都来码头见我。」
巡逻船队军官不敢怠慢,马上安排人手出去通报。
朱简烜率领的吴国军队在码头上岸,直接控制了码头上的出入和防御设施。
上午十点左右,总共一百多个旅丶团两级的军官陆续赶到码头。
朱简烜穿着亲王常服,站在码头中间的空地上,接受了这些中层骨干军官们的朝拜。
然后让随行的吴国枢密曹振东宣读皇帝的圣旨和命令。
宣读完毕之后,朱简烜自己下令:
「从现在开始,应天府城内外的所有水陆驻军听我指挥,控制应天府的民变,解救紫禁城。」
这些中层军官知道吴王来了,心中都是松了口气,终于有身份足够的人主持局势了。
虽然吴王是个藩王,但也是陛下的亲子,还刚刚消灭了清国,收复了中原。
整个大明社会上,最为推崇朱简烜的人,就是包括这些中上层军官在内的精英阶层。
双方没有直接利益冲突,受民族主义启蒙思潮影响,认可朱简烜的作为,崇拜朱简烜的巨大成功。
大部分军官都直接俯首领命,少部分军官在稍微犹豫了几秒之后,也跟着一起接受了命令。
有些人在心中担忧,吴王这个皇子的身份太特殊,这个皇子会不会真心解救紫禁城?
但是没有人直接说出来,只是在内心之中带着几分猜疑,观察吴王的后续命令。
朱简烜指派几个自己带来的吴国参谋军官,去担任六个应天府驻军师的临时师长,通过这些旅团级军官控制军队稳定局势。
朱简烜让随行来的舰队控制江防,留下一个团的主力部队控制码头,自己带着其他的部队赶往应天府城下。
上午十二点左右,朱简烜来到了应天府城东,朝阳门两公里之外的孝陵卫驻地。
应天府城不是规则的方城,同时紫禁城还在这个城墙内的最东侧,几乎是紧挨着城墙,穿过一个朝阳门就到城外了。
朱简烜下意识的想要让人上钟山,找合适位置打起自己的吴王旗帜,让紫禁城内知道自己到了。
因为对于守城方而言,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是朱简烜马上就意识到,自己的到来了,对于紫禁城内的很多人而言,未必能增加多少信心。
自己在外面,太子在里面,很多人可能会怀疑,自己会不会真心救援。
甚至可能怀疑自己可能会故意激怒城内的乱民。
让他们继续全力进攻紫禁城。
自己显然是不会那麽乾的,那样会严重影响自己的政治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