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任务难度不算高,就是按照现在标准建设三条生产线而已。
宋问道和钢铁厂工匠领命,保证完成任务。
朱简烜看完了无缝钢管试生产,又去钢铁厂的其他车间转了一圈,最后又到矿场转了一圈。
现在吴国的所有大型工厂和矿山,性质全部都是「王有」的。
工厂都是吴国朝廷的下属机构。
现在都是国王王国朝廷直接下命令指示和管理的,基本不存在什麽商业化经营的逻辑。
性质上跟朱简烜前世的国家资本主义不同,反而有点类似于公有制状态,以至于货币的价值都不怎麽明显了。
吴国现在已经开始实施州县改革,已经允许普通商人到吴国经商和置办产业。
但朱简烜不准备改变现有的产业形态和制度。
未来吴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仍然必须是王有的。
包括粮食丶矿产丶钢铁丶军工丶化工丶机械丶造船等产业等不会对民间开放。
只会允许他们经营一些贸易商行,个体商铺和维修工厂。
朱简烜准备当好工业时代的君主。
封建时代的君主之所以是君主,不只是因为他们掌握着军队,也不只是因为他们是国家名义上的主人。
最为核心的原因,是君主掌握着当时最多的生产资料——土地。
君主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规模,在全国土地之中所在的比例大小,直接决定了君主的实际权力大小。
君主如果没有实际掌控土地,就算是掌握了军队也很难维持地位,也无法维持军队。
传统君主如果只掌握了军队,那只能算是地主阶级的征服者。
军队强行维持的统治随时都可能崩溃,
君主只有掌握了足够多的土地,才能成为地主阶级的直接领袖,才能真正长久的掌握实际最高权力。
如果土地和军队都没有,那就只能当代言人了,也就是彻底的傀儡君主。
有了这样的经验,到了工业时代,到了资本主义时代,君主想要继续维持足够的权力和地位,具体应该怎麽做也是显而易见的了。
那就是要掌握尽可能多的工业产业和资本。
如果一个传统君主只是单纯的鼓励和支持工商业,自己本身却完全不区参与工商业的经营和建设。
那这个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君主失去绝对权力的过程。
因为工业化完成后,国家的统治阶层会发生转变,会从封建地主替转变成成资产阶级。
君主不参与工商业经营,就还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掌握的生产资料只是土地。
那他甚至不是新统治阶级的成员。
这种性质的君主哪怕继续支持工商业,阶级身份也只不过是新统治阶级的代言人而已。
实际地位已经跌落到真正的统治阶级之下了。
他必须承诺保障真正统治阶级——资产阶级的利益,必须不断满足资产阶级的各种诉求。
他必须按照资产阶级的要求做事,接受保障资产阶级利益的宪法和规则。
一旦无法做到这些事情,随时都可能被资产阶级抛弃。
毕竟只是一个代言人,而不是阶级领袖。
最好的结果,也是变成没有实际权力的虚位元首而已。
和平的工商业改革和工业化,就是资产阶级「夺舍」地主阶级的过程。
所以传统封建地主阶级通常会全力反抗。
先发的工业化国家,会经常鼓吹传统国家发展工商业,鼓吹文明开化的改革。
因为工业国家的工商业群体,可以在对方实施工商业改革和工业化的过程中,掌控这个国家的主要工业产业和资本。
进而跳过国家原有的统治阶层,成为这个国家实际上的新统治集团。
最终实现对一个国家的「夺舍」。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