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选择了8毫米和12毫米两种口径,制作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子弹。
「甲类子弹,细长圆头圆柱形,最大直径8毫米,最大长度35毫米,弹壳最大直径12毫米,长度60毫米。
「适用于无烟发射药,同时弹头较为方便生产。
「配合新设计的后装手拉枪机击发步枪,最大射速能够达到每分钟二十发。
「乙类子弹,短粗圆头圆柱形,最大直径12毫米,最大长度20毫米,弹壳最大直径20毫米,长度100毫米。
「适用于强化黑火药,生产最为简单方便。
「射速比传统前装枪要高两倍以上,能达到每分钟二十发。
「但是黑火药然后在弹壳中的残留多,这严重限制了黄铜弹壳回收复装的次数。
「丙类子弹,是细长尖头缩尾船底型,最大直径8毫米,最大长度40毫米,弹壳与甲类子弹通用。
「适用于无烟发射药,弹头不太方便生产。
「三种子弹的最大射程都能够超过一千米,但是丙类尖头子弹的精度最高,有效射程超过五百米。
「至于子弹头本身的结构,大家认为铜壳包铅是最合适的。
「铜壳包钢的弹头重量较轻,铜壳钢芯夹铅结构太过复杂,不方便快速生产。
「我们也测试了纯铅弹,弹头会在枪管膛线上留下明显的残留物,有时候整个弹头都会在击发时被撕碎。
「纯铅子弹的强度已经无法承受无烟火药的巨大力量了。
「纯铜弹倒是可以用,虽然击中目标后容易变形,但不会太影响精度和威力。
「问题是纯铜材料价格太高了……」
(两种弹头的典型外观,圆头圆柱弹头子弹,尖头缩尾船型弹头子弹。)
朱简烜听完之后直接追问:
「既然铜壳包铅最合适,那就暂定以铜壳包铅为量产目标吧,未来再考虑铜壳钢芯夹铅工艺。
「关键还是丙类子弹头的生产问题。
「以目前大明本土或者澳洲的工艺水平,能够在保证精度合格的情况下大批量生产吗?
「同时,12毫米的子弹,能够改用无烟火药装填,同时改用放大的丙类弹头吗?」
宋问道对这件事情倒是早就心里有数了:
「丙类子弹的生产,以及12毫米的无烟装药子弹,都需要改进冲压工艺。
「大家已经做了一些设计,到了澳洲或者回到应天府,都可以尝试开始这个方面的实际测试。
「在此基础上,12毫米的铜壳定装子弹,发射药本身的威力过于巨大了。
「现在使用黑火药装填,就已经足够直接打崩很多传统防弹设施了,用了无烟火药之后威力还能再大幅度提升。
「如果继续用传统的卷制加镗制的工艺,想要保证枪管有足够的强度不炸膛,只能大幅度加厚枪管。
「但这样做会让枪枝本身的重量变得非常大,根本不适合作为步兵武器使用。
「除非改进位作枪管方法,用整体锻造出来的钢管。
「老臣倒是也与同僚们讨论过,设计了一套理论上可行的方案。
「应该也能够用于解决使用无烟发射药的后装火炮的炮管强度和重量问题。」
朱简烜听到后面就来兴趣了:
「什麽方法?说来听听?」
宋问道马上拿出了一份设计思路说明:
「大王请看……」
朱简烜接过来翻看了一下,直接下意识的说了一声:
「这是……无缝钢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