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工作,搞成了一场土地期货投机。
美国政府发了一张军功土地券,让士兵回家等着通知分地。
但是非常离谱是,那张土地券是不记名的,可以自由的交易,分地的时候认券不认人。
关键是,独立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就陷入了无政府状态。
军队直接解散,军饷也不发。
美国先贤们吵架吵了四年,最终建立了一个纯粹的草台班子。
大部分士兵都等不到分地的时候,就因为过度穷困把土地券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土地商人。
当时纽约州最大的土地投机商人,获得了十万英亩的军功土地,相当于400平方公里。
应该说真不愧是纯资本主义国家,无论什麽政策都是商人首先获利。
但他们这麽欺负士兵,造成的结果也很明显,后来徵兵都不好征了。
1812年英美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国联邦政府根本招不到足够的士兵。
直到加拿大民兵火烧总统府,侮辱行为激发了美国人的爱国情绪,才招到民兵打了回去。
这种德性的美国在当时能有战斗力就见鬼了。
除此之外,美国对普通人购买土地的规模有限制,要求买家至少一次购入640英亩,也就是3840亩起步。
普通人哪儿能买得起?
他们就是想尽了一切办法,要把移民都变成自己的雇佣工人,而不是持有一定数量土地的自耕农。
搞工商业没有错,但无视自己的客观条件,无限制的揠苗助长就错了。
未来自己不去干涉自由邦内政,他们很可能还会这麽干。
只要纽约和新泽西采用自己的招募方案,两地就肯定会成为新移民的首选目的地。
而且,未来其他自由邦的居民,在了解了自治领和省份的政策后,很可能要求自由邦的统治阶层也来学习……
就看乔治·柯林顿这些人能做到多少了。
朱简烜对他们的期待并不是很高,毕竟这些人其实也是那些美国「先贤」中的一份子啊。
乔治·柯林顿等人也都很激动,觉得国王真的把他们当成是宫廷贵族了。
至于朱简烜提供的管理方案,他们其实不是特别的理解。
只能比较模糊的认为,这是要先积累了足够的人口,再想着去发展工商业。
这既然是大明帝国曾经用过的方案,而大明帝国又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那肯定是好用的。
肯定比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方案好。
只不过,这样把土地都分出去了,自己还怎麽当土地贵族啊?
最后的封建领主,其实柯林顿等人不是很在意。
他们出身十八世纪的英国,真正羡慕和向往的还是英国的土地贵族。
在完成了高强度的土地兼并之后,英国的新土地贵族成了整个国家事实上的统治阶层。
柯林顿小心询问朱简烜:
「陛下,如果把土地直接分给自由民耕种的话,未来就算是城市有了人口,土地也不属于我们了啊。
「就算是以后人口多了,我们能经营大农场了,或者这些土地价值升高了,有人想要买地开设工厂和商行了。
「那时候也是现在得到土地的农民赚钱啊,我们已经拿不到经营利润和租金了……」
朱简烜自己其实也考虑过这件事情。
朱简烜本来也想当土地贵族,占据纽约附近位置最好的土地,等着未来地价上涨到寸土寸金的地步。
也准备直接经营资本主义性质的大规模农场。
但这在现在的美国不现实。
美国的核心问题是没人,而不是没有土地。
能够最快增长人口的方法,就是创造出足够多的自耕农,他们是人口增长的绝对主力。
他们在农业上效率低,但在人口增长上效率高,而且管理难度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