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纸张,眼神中透露出感慨,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他看向王文。
“你所言绝非杂想那般简单,这些都是极为深刻且富有见地的思考,着实令朕刮目相看。”
随后,他微微前倾身子,问道“少年郎,你叫什么名字?”
“陛下,我叫王文。”
王文如实作答,他挺直了腰杆,双手不自觉地在膝盖上捏紧,仿佛这样就能让自己镇定一些。
李承乾微微点头,脸上露出赞赏的笑容,赞叹道“文,此名甚好啊!文以载道,寓意深远,希望你也能如这名字一般,日后用自己的才学,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稍作停顿,他又亲切地说道“王文,往后朕便唤你小王,你切莫介意,如此称呼也显得亲近些。”
“是,陛下!”王文听闻,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受宠若惊之感。
在他的想象中,陛下应是高高在上、犹如那遥不可及的太阳,散发着令人敬畏的光芒。
可此刻眼前的陛下,却如此亲切和蔼,就像一位邻家的长辈,与他原本的想象大相径庭,这让他既惊喜又有些不知所措。
李承乾目光温和地看着王文,继续问道“我观你所写内容,起初本意应是期望朝廷对家乡进行整改,改善家乡百姓的生活。”
“可为何后来又将其改为对大唐所有村落一并整改呢?”
“这其中定有你的一番考量,不妨说来与朕听听。”
听到李承乾的询问,王文微微皱眉,陷入了片刻的沉思。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家乡那破旧的房屋、泥泞的道路以及乡亲们辛勤劳作却依旧困苦的面容,同时也浮现出这一路上大唐广袤土地上无数和家乡一样,等待改善的村落。
思索片刻后,他抬起头。
“陛下,我以为,若仅让朝廷整改我的家乡,那大唐其他众多村落又该如何呢?”
“同为大唐子民,他们也同样渴望过上好日子,也理应享受到朝廷政策的扶持。”
“如果只偏袒我的家乡,而对其他村落不管不顾,这实在有违‘天下为公’的理念。”
“在我看来,倘若要进行整改,不如待朝廷财力充裕之时,将所有村落一同纳入整改范畴,让天下百姓都能公平地受益。”
说到此处,王文微微低下头,声音中带着真诚,“陛下,我自然也盼望着自己的家乡能够尽快变得更好,让父母和乡亲们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可我也不能只顾自家,而对其他万千村落的百姓不管不顾啊。”
“大家都是一家人,理应同甘共苦,共同发展。”
李承乾专注地看着王文,他对眼前这个少年的胸怀愈发赞赏。又问道“小王啊,你今年多大了?”
王文赶忙抬起头,恭敬地回答道“陛下,到明年,我便成年了。”
“这样啊。”李承乾轻声回应,正欲开口再言,忽然,一阵清脆的敲门声打破了偏殿内的宁静。
“陛下,时间已到,是时候出去接见其他百姓代表了!”
门外传来秦如召的声音。秦如召负责接待西藏道的民众,今天他一直忙碌于其间,耐心倾听着西藏道百姓们的诉求,记录着他们的期望。
此刻,手头事务稍一忙完,他便马不停蹄地奉齐太师之命,前来提醒陛下注意时间。
“如召啊,你来的正是时候,快进来!”李承乾高声说道。
秦如召轻轻推开门,稳步步入殿内。
只见满脸质朴的农村少年相谈甚欢。他赶忙对着李承乾恭敬地拱手行礼,说道“陛下!”
“嗯!”李承乾微微点头示意。随后,他又将目光转向王文,眼中闪烁着别样的光芒,问道“小王啊,大唐有个使团,开春之际便要启程前往天竺。”
“朕瞧你见识不凡,胸怀天下,你可愿一同前去,为大唐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