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子在对待《启明星》的问题上显得尤为复杂。一方面,他们对龙国的科学进步感到不安,认为这可能威胁到自已在东方的科技影响力;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能通过合作,从《启明星》中获取更多的技术信息。
在一次毛子科学院的内部会议上,一位物理学家直言不讳地说道:
“在通信卫星和计算机网络领域,我们的研究刚刚起步,而龙国的理论却如此成熟。这些文章的内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警惕——如果他们真的实现了这些技术,我们的科技优势将受到威胁。”
另一位学者则提出合作的建议:
“如果我们能与龙国的科学家建立合作关系,或许可以借助他们的研究成果,加速我们的技术发展。”
然而,与会的政府代表却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合作可以谈,但我们必须明确,龙国的研究可能是虚假的。任何合作都需要建立在充分验证的基础上。”
毛子的媒体在报道《启明星》时,采取了暧昧的态度。他们既没有像漂亮国那样直接指责学术造假,也没有像欧洲那样高喊“科学无国界”,而是着重讨论了期刊内容的潜在影响:
《莫斯科日报》:龙国的启明星,是否会让东方科技崛起?
《科学与技术》:通信卫星与计算机网络,龙国的理论是否可行?
这样的报道显然是在试探国际舆论的反应,同时也为毛子未来的合作或对抗留足了空间。
面对西方国家的围剿,《启明星》编辑部内部也产生了不小的压力。一些年轻的编辑担忧地问陈平安:“陈主任,我们被指责学术造假,甚至被批评营造学术壁垒,要不要发表声明澄清一下?”
陈平安却显得格外冷静:“澄清?澄清什么?我们没有造假,更没有壁垒。他们不懂中文,是他们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为了迎合他们,改变自已的规则?”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地说道:“科学无国界?这句话是对的,但科学的主导权却一直被西方掌握。我们做《启明星》,就是为了让龙国的科学发出自已的声音。如果翻译成英文是为了迎合他们的霸权,那我宁可不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