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华盛顿的国家科学基金会图书馆,刚刚收到的五本《启明星》创刊号,短短半个小时内便被几位科学家“瓜分”。其中一位研究通信技术的教授甚至直接抱着书坐在图书馆的长椅上,捧着期刊从头读到尾。
“这篇关于通信卫星的文章太超前了!”他一边翻阅一边嘟囔,额头上满是冷汗,“轨道计算、频率分配、信号传输……为什么他们的理论框架这么完整?我们才刚刚摸到边缘啊!”
另一位计算机科学家则焦急地凑过来:“能不能让我先看计算机网络那篇?听说里面提到了‘分组交换’,这可是我们实验室才刚刚开始考虑的方向啊!”
“别急,我还没看完呢!”教授护着期刊,像护着稀世珍宝。两人差点为此争吵起来。
与此同时,在加州理工学院,另一批《启明星》被送到实验室时,直接引发了排队争读的场面——一位年轻研究员无奈地说道:“我们实验室只有一本,能不能快点翻完?我们都等着呢!”
更令人抓狂的是,《启明星》是用中文写的。大多数漂亮国的科学家根本看不懂,只能通过有限的英文摘要和技术图表,勉强抓住一些核心概念。
“为什么不翻译成英文?!”一位物理学教授急得大喊,“我们只能看懂个大概,具体的技术细节根本看不明白!谁会中文?快去找懂中文的人!”
漂亮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始疯狂寻找会中文的翻译者,甚至有些科学家不得不“临时抱佛脚”,开始学习中文:“不学中文,我连竞争对手在研究什么都不知道了!”
在莫斯科,毛子的科学家同样被《启明星》的内容震撼得头皮发麻。
“通信卫星的完整理论框架?计算机网络的分组交换?这些研究方向,我们才刚刚开始摸索,他们居然已经系统化了!”一位通信领域的专家拍着桌子,语气中难掩焦虑,“而且,他们的期刊居然是用中文写的!”
“这还不是最离谱的。”另一位物理学家拿着乾教授的《灵境猜想》,脸上满是不可置信,“虚拟现实?通过光学和计算设备构建虚拟世界?这些东西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但论文的理论基础非常扎实!这不只是猜想,他们已经有了明确的技术方向!”
然而,毛子的科学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他们根本看不懂中文。研究院的翻译部门被科学家们围得水泄不通,所有人都在催促:“快点!我们需要这本期刊的全文翻译!”
甚至有些科学家直接向上级请求:“我们是不是可以从龙国购买更多的《启明星》?不然光靠这几本,根本不够看!”
相比漂亮国和毛子的焦虑,欧洲的科学家对《启明星》的态度更加开放,但他们同样被创刊号的内容震撼得无以复加。
“我读过关于通信卫星的论文,但从未见过如此完整的技术框架!”一位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家激动地说道,“龙国的学者显然已经在这些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研究,他们的理论甚至比我们预想的还要领先!”
在德国,一些工程师对关于数控机床和工业自动化的论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提出的精度提升方法,非常具有启发性,”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说道,“这篇文章的技术细节非常详尽,我们可以直接用作参考。”
然而,欧洲科学家也面临同样的困境——语言障碍。他们纷纷向各大出版机构请求:“赶紧联系龙国方面,看看能不能引进英文版!如果需要,我们愿意自已支付翻译费用!”
更有一些科学家直接提出合作的建议:“龙国的科学家显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我们应该主动与他们联系,开展技术交流。”
在龙国,科学界对《启明星》的创刊号感到无比震撼。许多人本以为这只是一份普通的技术性期刊,但当他们翻开内容后,才意识到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通信卫星、计算机网络、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