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丙烷......
一个个化学式在纸上挤作一团,旁边标注着各种配比和参数。
陈平安皱着眉头,反复推敲。
每一种配方都有其优缺点,关键要在杀伤力和安全性之间找到平衡。
凭借系统的化学知识,进行了大量计算和模拟,试图找出最佳的配比。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上午的努力,陈平安终于找到了一个满意的配方。
环氧乙烷占 70%,丙烷占 20%,丁烷占 5%,环氧丙烷占 5%。
这个比例不仅能大幅提高燃料的挥发性和燃烧热值,还能保证混合物的均一稳定,不易发生意外。
陈平安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冲进实验室,要亲自调配一番。
他戴上护目镜和防毒面具,熟练地架好试管和烧瓶,小心翼翼地称量着各种液体。
银白色的环氧乙烷,无色透明的丙烷,略带臭味的丁烷,还有乳白色的环氧丙烷。
一种种化学品在烧杯中汇合,搅拌,升温,逐渐形成了一种无色澄清、酷似水的液体。
陈平安知道,看似平静无害的它,却蕴藏着狂暴的能量。
每一滴都有摧毁钢筋水泥的力量,每一升都能在空中燃起毁灭的火球。
他小心地将配好的燃料封存起来,贴上标签,锁进保险柜。
等弹壳和引信都准备好了,就可以组装成型,进行实弹试验了。
望着那一排排烧杯,陈平安紧握双拳,热血沸腾。
他仿佛已经看到,云爆弹在敌军阵地上空绽放,山呼海啸般的冲击波掀翻坦克,撕裂碉堡。
一阵敲门声将他的思绪拉回现实。
助理王成探头进来,鞠躬道:
"陈科长,机械研究所的同志们来了,说是商量配套设备的事儿。
"
陈平安点点头,收拾好资料,走出实验室,回到办公室。
坐下没多久,突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叩响。
他抬头望去,只见几位身着灰色工装的中年男子鱼贯而入,个个神情恭谨,满面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之色。
"您就是陈平安陈科长吧?久仰大名!
"为首的一位年逾半百,略显秃顶的男子快步上前,伸出右手热情地说道,
"我是机械研究所的副所长张国强,这是我的几位同事。
"
"张所长您好。几位同志幸会幸会。
"陈平安连忙起身,一一与来客握手。
"陈科长客气了,我们这次来,主要是想向您请教一些技术上的问题。
"张国强有些拘谨地说着,脸上却掩饰不住激动的神色,
"不瞒您说,您设计的那几台机床,可真是叹为观止啊!我们所里人手一份图纸,研究了好几天,都觉得不可思议。那精度,那效率,简直是前所未见!
"
"就是!陈科长年纪轻轻,怎么就有这般惊人的才华?难怪上头要把图纸推广给民用工厂。您这番功劳,可真是造福子孙后代啊!
"旁边几位工程师也七嘴八舌地称赞起来。
张国强闻言,赶忙接过话茬:
"陈科长,上级的指示您也知道了吧?
就是看中了您的机床设计,要在全国工厂推广,以提高我们制造业的水平。
所里接到任务,就是来和您做个交接,把技术资料完整地移交给我们。
"
陈平安听了,心中一动。
他一直有个念头,就是把自已在未来学到的机床技术,尽可能地普及。
一方面,可以为新炎国的工业化道路铺平基石;另一方面,民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