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见的活人,都如同孤魂野鬼一般,眼光黯淡,神情麻木。
她们就这样一路走,直至走到江边。
她看见了一个小男孩。
略走上前,她就发现了那个小男孩的与众不同。
他虽然望着江水发呆,人也痴痴地正在往江里走——越知初断定,他是想自我了断。
可是,一个想自我了断的人,他的双眸,竟然闪烁着熠熠的光!
她一下子就被那双眼睛吸引了。
她几乎立刻就叫住了他——
那就是她第一次看见江遇。
江遇……
这名字是她起的。
江边,遇到。
她觉得,这很符合了生尼师对她讲过的“缘”。
因此,当江遇告诉她,他没有名字的时候,越知初很自然地就给他起了名,叫,江遇。
她把那只偷藏的笼饼递给江遇的时候,师姐的眼神充满慈爱,她双手合十,轻念了一声“善哉”,便示意自己先向前一步,留给越知初和小男孩对话的空间。
越知初便用她那一口稚嫩的童音,主动招呼江遇:“吃吧!”
彼时,江遇的膝盖已经完全没入江水。
他怔怔地看着越知初递过来的笼饼,又怯怯地看了一眼她身上的海青僧服。
越知初见他一不言语,二不行动。心下更认定了,他不一样。
她从小在尼姑庵长大,多少见过一些来庵里求拜的人。
在活过的那些前世里,她更是见过众多,将希望寄托于神明的人。
他们每个人都说着最虔诚的话,念着最流利的经文,作着最标准的跪姿,眼神里,却大多充斥着——
贪婪。
没错,越知初从很久很久以前,在这一世长于尼姑庵之前,就认定了一件事:佛渡众生,却独独渡不了,深陷贪念之人。
佛说修行,世人便以叩拜、供奉、焚香、诵经、苦修……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试图参悟。
可她就是觉得,放不下贪念之人,任凭如何尝试“修行”,也到不了那梦寐以求的“彼岸”。
她见过。
见过太多,那样的人。
甘县的所见所闻,让她难免心生怜悯,可她却从未想过,将这仅有的一个笼饼,赠予先前遇见的任何人。
佛渡众生,因慈悲,因大同。
可她只是个人。
普通人。
因此她早有觉悟,从未妄想自己可以参悟佛法,普渡众生,立地成佛。
只因活得够久,她更了解,人。
遭受了不幸的人们,难免生出各种各样的情感。
悲痛、不甘、愤怒、绝望、嫉恨……
她都见过。
那些人,纵然因自身的不幸而生出了“恶”,越知初也觉得情有可原。
可她不能忍受的,是他们会将这份不幸,转嫁给无辜的人。
前几日她们途经螺县的时候,师姐就出于善心,将自己化来的一块粿饼,分给了路边乞讨的一对母女。
这本就是出家人寻常的修行——我佛慈悲,见众生苦难,便先于众生忍受苦难。
可那对母女,竟牢牢揪住了师姐的衣角不放,又是哀嚎又是惨叫,又哭又闹,大意是,只有这一块粿饼,根本不够吃,师姐必得给她们化来更多的食物,确保她们能活下去。
“你不是出家人吗?!你不是菩萨心肠吗?!你得管我们,你得管我们!”
……
师姐差点被困住,完全走不了。
一是对方胡搅蛮缠,几乎架住了师姐,围观百姓甚至还有帮腔的;
二是,师姐动了恻隐之心,竟真的想同那对母女讲一讲佛法,并答应尽量去给她们多化一些食物来。
若不是越知初及时大哭大闹,摆出一副“我也是出家人,我也快饿死了师姐,咱俩这几天就指着那一块粿饼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