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驻守伊拉克的外籍雇佣兵团进入土耳其,以维和部队的名义进入。”
“帮助土耳其保障黑海航道的安全。”
“那阿美莉卡?”国防大臣发出询问,声音很轻,很小心翼翼。
这一句话,又让首相陷入了沉默,片刻过后,他轻声说道:“待会儿我就会出发去德国,我会去亲自拜访德国总理。”
“这一次,阿美莉卡搞得太过分了,我们必须要展示出我们的态度。”
“最后,农业大臣联系一下英格兰,告诉他们,我们可以出售粮食,但是要在之前的价格上涨价35%!”
“同意就卖,不同意,那就慢慢去阿美莉卡,去澳大利亚,去加拿大买吧。”
“就他们那群人的速度,新一轮的粮食能吃上新鲜的,就算他们效率高!”
“散会!”
有了命令,在场的人就有了工作,一群人纷纷起身,各自去忙碌。
…………
埃及。
开罗,位于尼罗河河畔的议会大厅里,一群人看着从土耳其方面传来的消息,脸色表情各异,但基本上都是愤怒。
在黑海粮食通道被堵塞之后,觉得天塌了的国家,就有埃及。
2000年,埃及人口大约7100万。
2003年,埃及人口大约7600万。
三年时间,人口净增长500万。
粮食自给率却是随着人口的增长而逐年下滑,具体原因,就是尼罗河的河水,只能滋养出那么一点土地。
为了这一口尼罗河的水,埃及已经和上游的苏丹,埃塞俄比亚干出了不少矛盾。
要不是因为这两个国家不属于阿拉伯阵营,而埃及在死到临头的时候,还能向其他阿拉伯国家寻求帮助。
恐怕埃及这个国家早就凉了。
每年的三四五六月份,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同时也是最难熬的时候。
在往年,这个时候只需要勒一勒裤腰带,然后再向几个大兄弟化一点缘,就能把这几个月熬过去。
熬到新一年本地的粮食收获,就可以开始下一年的苦熬计划。
全球各地气候不同,粮食丰收程度不同,新一轮的粮食进来,那老一轮的粮食就得清出库存。
这时候,就是埃及购买粮食的时候。
可是万万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在这个节骨眼上。
土耳其乱起来了。
他们在俄罗斯买的粮食,来不了了。
艹!
在沉默中,农业大臣阿图罗·斯图亚特轻声说道:“事到如今,俄罗斯方面的粮食,我们已经可以选择放弃了。”
“就算能顺利交割,起码也需要拖延两个月,我们现在的情况不可能拖延两个月。”
“如果我们在这一周内不拿出相关的处理方案,并且将方案公之于众,那我们就洗干净脖子,准备迎接暴乱吧!”
“我的建议,哪怕是是去印度或者越南采购大米,也得把方案拿出来。”
阿图罗的话,让房间里原本就很沉重的气息变得更重。
想说两句,可阿图罗说的都是事实。
因为饮食习惯,再加上物资紧缺,国际上产量最大的粮食——稻米,并不是埃及人餐桌上常见的主食。
物资短缺,导致很多人,甚至是官方的救济机构,都没有时间,能力,精力慢慢的将大米煮熟,煮成松软的米饭。
而那些领取救济的普通人,更没有地方来保存那些娇滴滴的大米饭。
“我同意阿图罗的想法!”一个分管农业设施的议员抬起手,用洪亮的声音支持了农业大臣阿图罗。
有了第一个支持者,第二个支持者随之出现,紧接着就是第三个。
慢慢的,除了一开始提出想法的阿图罗,剩下的人,都纷纷举起手。
等到所有人的手放下,阿图罗扭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