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的。”
“你要知道,组建骑兵团的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能够驾御马匹。”
“曾经在战场上风驰电掣的战车,当然也要改装,朕会在车上安装铁皮。战车会变得越来越坚固,几乎是坚不可摧,而没有好的马匹,是带不动这样的车的。”
“这支兵团,势必要成为当世第一。早准备自然要比晚准备好的多。”
“既然只有两万匹战马,那就先制作出两万副马鞍马镫。让士兵们先练着。”
“如果大秦的江山周遭有谁坐不住,朕就用这些铁蹄踏平他的府邸。”
蒙恬领受。
他回府之后,又开始紧锣密鼓地制备马鞍、马镫。
只要帝国有生产任务,那么那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士兵,就有了岗位,就有一口饭吃。
这多是一件好事。
蒙恬把这件事交给了赵佗。
这些留恋老家的人,到底是靠得住啊。
无论是李信还是赵佗,不管他们走多远,但是心总是留在咸阳,留在关中。
和这些人做同僚,蒙恬也总是心里踏实。
说到底,一个时时刻刻都想念老家的人,能坏到哪里去呢。
赵佗接手马镫马鞍之后,自然就成为生产厂坊的主要负责人。
这时候,他能参考的经验已经非常多了。
自从帝国开始搞工业,各种人杰都涌现了出来,各行各业的精英们都趁着有大额的经济利润可以图谋之时,纷纷参与建设。
绝大多数商人,都喜欢和平的环境,这样他们能够好好做生意。
但是秦国却很有一批人,他们是属于军事武器装配、乃至于服务战争的行业的商人。
这批商人,因为他们负责的货物性质特殊,非但不能出一点错不说,还一定得是皇帝本人信任的人,种种因素就导致这批负责军火的商业大亨们,其实是皇亲国戚。
又粘连权力,又掌握财富,这样的一批人,自然是帝国幕后实力最强的一波人。
这类世家,一般低调地连门都不出,名字都不被外人所知。
他们是皇权的爪牙,却也是皇帝本人最大的威胁。
因为就是他们,时不时地和皇帝产生利益冲突。
这不,一听说要制备马鞍、马镫,首先触犯的就是那些老贵族们的利益。
他们可以用最少的代价,生产出最贵的产品,然后用皇帝的名义,让全天下的老百姓们付出这个代价去买这批产品,然后让皇帝背锅,让皇帝买到这批产品,然后下发军中。
多少年来,一贯如此。
一个庞大的战争大国,经历一百多年的风雨,背后的势力早就盘根错节,关系网错综复杂。
而这势力,势必依托战争而生。
当战争爆发,他们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一旦战争结束,他们的利益就会得到冲击。
秦二世得罪的,主要就是这批军火贩子。围绕着战争而发展起来的产业、行业,方方面面地都遭到冲击。
帝国急需要替代行业。
然而——皇帝给出了替代方案,但是很可惜,皇帝打算用全新的产业去养那些庶民,而不是养那些贵族。
他把这个重要的差事交给了赵佗这号人物。
在南越战场上崛起的又一位帝国将星。
帝国的改革,主要是从人的调配上来的。
秦二世步步紧逼,恩威并施,终于把一批老旧权贵、达官贵人、功臣幕僚们从原有的帝国利益关系网之中给踢了出去。
说起来,老功臣们也没什么多坏,因为新上来的功臣们,他们还是会做和老功臣们过去做过的一样的事情。
新功臣们,他们也没有多么善良。他们只是都是底层出生罢了,曾经抱有着对过去那些站在高位上却做的不好的人的厌恶,而今奋力站在这个位置上,满心期待自己能够做出一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