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差。
这弄得熊柔都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这家伙不会真的是个卖屁股上位的吧?我虽然早就听到了一些传闻,但是不敢相信,但是现在人人都在说这陈平和朝中的命妇贵妇们有关系,我现在也不敢相信这陈平了。”
“大秦帝国上一回出了个嫪毐,平定叛乱那都是我刚出生的事情。”
“王室最是忌讳这样的事情。这个陈平,我还决定要和他以后做个亲家,他就这么报答我的吗?”
熊柔望着大冬天在院子里泼水溜冰玩耍的女儿,作为一个母亲,她的心肠渐渐地柔软下来。
比起培养儿子,她对于女孩更为珍爱。
如果历史上某几代女人的地位特别高贵,或者说家里女孩地位和男孩地位一样高,有一种可能是,女性们在经历了长达数辈的剥削压迫之中,看清了世界的真相,又或者是出于对自身的弥补,所以才对下一代们格外爱护。
如果说某一代的女孩子们被养的幸福的不像话,那就要想一想,也许是这一代女孩们的妈妈,也就是上一代的女孩们,她们遭遇了太多的不公,然后弥补到了自己生养的女儿身上。
这世界是个巨大的回旋镖。
那几百年残忍的战争时代过去了,男人们也许真的‘潇洒’地死在了战场上,但是留给女人的是无尽的泪水和挣扎;
一代代女人经历着缺父失夫离子的经历,成为真正的弱势者,被人买卖、拳打脚踢,当做物品,这才换来大秦帝国开国之初,普遍对女孩很重视,对女孩教育很上心的情况。
熊柔重视她的公主,一如平民百姓家的妇女重视女儿,教导家里的男丁要尊重女孩。
母亲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占据的地位非常重要。男人在外干事创业,教育这个伟大的责任往往落在母亲身上。
然而从古至今,绝大多父亲母亲都是喜欢偷懒的。
他们才不在乎孩子们心里想什么,未来做什么。
他们只想尽快完成任务——生孩子——养大他们——让他们成家。
就这么一回事。
他们不思考,不是不会思考,而是不愿意去思考,一思考后辈,站在他们面前的就是血淋淋的自己,血淋淋地被上一代父母残忍伤害的自己,血淋淋地被时代、社会、同辈人所伤害的自己。
父母都是喜欢偷懒的不说。这是人性,避免不了的。
而在家里操持家务的母亲,往往忙于琐事,对于孩子的教育时常疏忽。即便是教育,也是棍棒式一顿‘呵斥’、‘叫骂’,匆匆走完过场,把这一天从天亮折腾到天黑,完结了就算心安了。
可怜的人,一代一代都经历着这种生活。
听起来,好像那些残忍的岁月都已经过去了。
母亲们都已经从痛苦的岁月之中有所成长,意识到了教育的问题,重视起了从小就开始下一代传递要尊重姐姐妹妹、男女一样尊贵的观念。
但是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人是这样的,不是往左就是往右。
母亲们经历了残忍的岁月,往往不会做到很客观很公正的认为男女一样,恰恰相反。
她们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那么经验告诉她们,往左是错的,可是她们的认知会让她们跑向右面。
于是乎,母亲们潜意识地会给女儿们灌输某些思想——你是尊贵的,你是完美的,你是精致的。
之后就会冒出来活是男人干的这种荒谬的话了。
多的就不能再谈了。也许母亲的初衷只是弥补曾经受伤的自己,结果一念之差,下一代又齐刷刷向右冲了。
不是往左,就是往右。
呵呵——
那么根据经验的话,被这一代人伤害的男人们,又肯定要在下一代上做文章了。
完了。
无穷无尽啊。
不是往左,就是往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