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天空中传来一声巨响,那必定是太学墨阁那边又爆炸了。
从一开始的不被人待见、被人怀疑是烧钱的项目,到现在始终不被人待见,墨阁以后要走的路,还长着呢。
就目前做出的那点成就,并不能抵得上他们给这个刚刚才开始学着走路的小婴儿造成的经济打击。
但是墨阁的人还是被扶苏鼎力支持,因为他们做到了扶苏想要的效果。
在图纸绘画上,上表文书上,都开始有了与经文学派分道扬镳的走势。
前面说过,经文学派重点就在于宏观,古人不喜欢拘泥于细枝末节的事情,凡事取意、取神而已。
无论是绘画、文章、还是雕塑,他们根本不在乎什么器物工具,不忙着勾勒什么线条,关键在于把意思传达出去——即神。
所以说他们的研究方法上,总是充斥着一股子宏观大局的意味。但其实说白了也就是空洞,不关注一切的细枝末节,其结果就是研究一切么,细枝末节都不研究,还谈什么研究一切。
所以古人的经典读起来有个问题就是实在是让人感到空洞乏味,说的太大了。
一开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怎么修身、怎么齐家,愣是没人说;
心法、药方开了一大堆,可是真正帮助人在世间上过得更好的方法论、技术论,愣是没人去写。
等到扶苏继位之后,就在弥补这一处短板。
扶苏眼看着墨阁这帮年轻人不成器,而他反正都已经被百姓们‘神化’了,想着干脆接下来不如玩点活,反正闲着还是闲着。
……
……
……
这物理学要是再不玩出点东西来,那就真的是似化学而非化学,似物理而非物理的四不像了。
为此,扶苏在苦心孤诣一桩大事,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宣传现代科学文明。
不过,这些事情和接下来扶苏要展开的术数公开辅国的大事情没有什么冲突和矛盾。
就像是乔达摩悉达多给弟子讲述经文的时候说过的话,其实你们这些弟子,还是掌握的知识不够多。
真理是一个球,每个人看到的虽然都是一个圆,但是因为角度不同,所以说辞不同。
但是光看到这一个面,还不够。
因为面和面有时候会有冲突,只有拿到一整颗球,才会明白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奇怪的人,没有奇怪的事情。
物理、化学、奇门遁甲、玄门法术,从来都不是冲突的。
只是这个世界上的人,几乎都没有那个机缘能够掌握这全部的知识,并且加以涉猎。
历史上也许只有乔达摩悉达多这一绝对的博学者、智慧者做到了。
当然黄帝、姜子牙等,他们也是了不起的人物,只是因为国别不同,语言体系不一样,让人以为他们是不同属于一个世界的。
但是能够达到那种境界的,几千年来也就一个乔达摩悉达多。
可惜世人总是把佛当成是自己心里想的那个神其实人家只是一个掌握了很多知识的智者,释迦牟尼是个人,不是神。佛不是神。
但是总有人把佛当成是实现心愿的神,忽略了佛学最根本的精神,佛只是在传递一种做人做事的精神,结果被人拿去招摇撞骗。
再次重复一遍,佛不是神,佛法的根本在于传递佛菩萨们在世做人的精神。
佛学、修仙让你的元神升一个维度、中国道门玄学、科学、甚至于西方宗教,彼此都是不矛盾的。
扶苏也是明白事理的人,为了不耽误有机缘的人去修仙,所以他就不插手那些经典了。
所有的经典,原封不动。
以后历史上也不会出现什么古今文学派之争。
秦始皇想给后人留好东西,扶苏则不然,给后人掐灭一切给恶人作恶的机会。
所以扶苏非但没有打算插手经文学派,反而还给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