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的脸往哪里搁啊。
尉缭眼珠一转,心生一计,忽然问道:“陛下,臣在路上听说天下人都在议论您。”
“说我什么呢?”扶苏早就收到消息,天下人都在夸赞他做得好,尤其是称呼庶民为百姓这件事上,现在的百姓们对扶苏有着极大的好感。
“他们说您造父亲的反啊。”
扶苏顿时脸色一青。
“什么!?胡说!是禅让,何来造反?”
“陛下何故激动啊,臣又没有说百姓们指责陛下,恰恰相反,百姓们都说陛下做得对。”
扶苏一时间明白了。
他望着老大不小但是喜欢和皇帝争强好胜的缭,他现在知道,为什么太上皇在位时,总是想着要缭的命了。
扶苏想着,算了,他还算有点用,等以后再说。
缭看着扶苏笑不出来了,这才满意。不过他心想,这小子表面上云淡风轻,心里肯定想着要杀了我泄愤。这人毕竟是赵正的儿子,我还是得防着他。
缭和扶苏互相算计着。
“您使用李斯和章邯二人逼得始皇帝陛下退位。现在朝臣们都在私底下议论这件事。”
“议论什么?”二世叉着腰,“那诏书上写的明明白白,太上皇自认有过失,深感愧对上天和祖宗,自愿二字,清清楚楚。”
虽然扶苏自认为自己干的没有错,而臣民们也几乎没有人反对此事,但是扶苏心里还是很不舒服。
因为,他也是个父亲。
“您使用李斯这样的人上位,日后必然要对他大加任用啊。可是李斯这样的人,在危难时刻,选择逢迎,他三侍其主。陛下可有想过后果。”
“丞相之位,极其重要啊。”
扶苏摸摸下巴,“说的对啊。李斯确实不应该再做丞相了。”
当初李斯坚定地站在嬴政这边,支持嬴政全盘郡县制;如今自己上位,第一时间就是要去分封。
分封的事情,可不是简单的承袭旧制,满足那些功臣武将们利益需求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让这些人下去抓基层。
皇权不是下不了乡,而是看谁是哪个县长。
否则由着一帮楚国人在原地捣乱,时间一久,边地就要出大事。六国后人势必卷土重来。
分封既然是当下必须要尽快实施的,而李斯又处在这样一个不忠不义的位置,再做丞相十分不合理。
“国尉的意思是,要换了丞相?”
“一朝天子一朝臣啊。陛下。并非我对此人有偏见,只是他不可为大事。”
扶苏思忖着,“罢黜李斯不难,问题是谁来替代他啊。丞相斯的才华,当世卓绝啊。”
要不是李斯的话,朝中的臣子怎么可能都对自己毕恭毕敬的。还不是看李斯、章邯、冯去疾等大佬们对自己的态度,他们效仿之。
这个道理,扶苏还是懂的。
在得到皇位之前,扶苏曾经设想过以后命谁做丞相。萧何肯定是其中之一。
只是萧何做了廷尉之后,外面的人就对他评价两面化了。很多人说他不是效忠自己的人。
这是其一,其二,萧何太年轻了,资历也不够。他能做廷尉,完全是秦始皇为了和自己斗法做的把戏,为此让不少臣子伤心。
如果自己再重用萧何,显得自己和嬴政一样昏聩。
德不配位,反遭其殃啊。强行任用萧何为相,只会毁了他。
“我打算,复起王绾为相。完成这桩分封大事。”
尉缭紧问,“那李斯呢?”
“国尉为何纠结于此事啊,当下最重要的是完成郡国制啊。”
尉缭却一本正经地说,“陛下,人事调动,素来是大事。陛下知道,李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小人?”
尉缭惊讶,“陛下您知道还重用他。陛下可知道,为什么当初太上皇在时,很多臣子选择了自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