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扶苏又对着众人祝酒。
只是一个晚上,这些话立刻传遍了军中。
军中将士闻言,哪一个不是愤慨激动。
第二天一大早,肥厚的芭蕉叶到处张着,士兵们聚集在浓密的芭蕉树下一群群围聚着。
“太子是真敢说啊。”
扶苏不仅说了,还说了他们的心事。
“让民众同意,而不是让陛下同意。这句话说得好,这太子的度量衡就是和咱们不一样。”
一些不识字的庶民士卒非常喜欢扶苏的话。
这大概是他们攻打百越以来最开心的一天了。
士卒们纷纷一改当初出兵时在村里长老面前夸下的海口,而是支持扶苏的言论。
想当初,他们出村前,每个人都站在村口大放厥词,说什么不做五大夫,都对不起村口的椿树。
更有人说,要是我拜不了爵位,那以后就绝对不会回家来。
此景此景,恰如当初秦国即将攻占六国时,这群青年当时还是少年,他们曾经义愤填膺地说,“就算是我死了,我也不做秦国人。”
旋即,在秦国军队入驻之后,他们很快地去村口报备,好领取他们的‘传’。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奇妙。
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未来还会再发生很多遍。
这群清亮们现在梅开二度,又开始忘却当日的豪言壮语,不住地咒骂攻打百越是个多么愚蠢的决定。
只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将士,他们是被征兵而来的。
秦国虽然有募兵制度,但是只限于极少数士卒。
大部分人都是要服兵役入伍的。
也就是说,很多人其实是被迫前来这里的。
当初来的时候就不情愿,来了还受了各种各样的折磨和痛苦,失去了老爹、儿子、兄弟的男人们纷纷陷入悔恨、痛苦、悲伤。
这个时候,扶苏的这番军事主张论自然一时间炸开了锅。
清晨,赵佗已经带着自己的部将巡逻回来了,他要安抚当地的百越族人,为此经常天一亮他就要给他们送一些中原人的谷物之类。
若非如此,百越族人岂会心甘情愿认可这位未来的‘王者’呢!
穿过重重的薄雾,走在形状相似、地貌相仿的山坡林地之间,这里的每一处几乎都没有什么差别。
如果不是手里有着指南针,他们肯定要在这‘十万大山’中迷路。
他们穿越了几乎一模一样的好几座山林地带,终于来到一群巨大的石头边上。
这里就是他们当初选择营地的天然障碍物。
只是今天,大石头边上站了一群‘大舌头’。
赵佗远远就听见山上有人在说话,他示意部将不要出声。
赵佗听到士兵们在谈论说:
“陛下想着一口气把几百年的事情都给办了,嘴上说的好听,说什么不想让后代再受战争之苦,不想让后代再这么辛苦。都是屁话。其实就是想要一个人占全部的功劳,陛下想要成就千古的伟业。”
“我看太子早就对陛下不满了。”“当然不满,陛下把太子干的事情都给干了,太子上任干什么啊?我听说皇帝陛下一年的开销,已经抵得上当初孝文先王在位期间的全部开销了。这是压根没打算给太子留家底。”
“太子敢公然这么说,绝对是对陛下的反抗。要我说,我们以后也有的好戏看了。这父子相争,历来都是要流血的。我们可得躲远点。”
“躲,你往哪里躲?我告诉你们,我们这些人,不管谁在位,都是耗材,都是工具。太子说百越之战不该打,那是因为陛下要打百越之战,所以才这么说。等到陛下真的不打百越之战了,到时候太子肯定又会改口。”
“你怎么能这么说呢,上位者,言出必行。太子公然说了这样的话,以后一定要实现这些事的。你以为太子是我们啊,说句话就跟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