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希望我回去?”
“起码一半的臣子都盼着呢。”
扶苏如今才知道树大招风这句话什么意思。
固然扶苏之前也想要利用群臣想要分封的心思和嬴政抗衡,但是他不能阻挠皇帝制度的建立啊。
假设自己利用这个机会,铲平了嬴政。自己上位,到时候还是要迂回施行郡国并行制,最后还是要削藩王。那皇帝制度的建立又等到什么时候呢。
目下,并不是好时候。
而且作为儿子,他没有反对老子的名目。
扶苏摇摇头,“那我更不该回去了。我身为陛下的儿子,怎么能够帮着臣子和皇帝陛下在这种时候作对呢。”
李信听到了,却大为赞赏。
“我正是欣赏太子这一点啊。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去做大逆不道的事情。太子今日会放弃这样的绝佳机会,效忠皇帝陛下。日后对待臣子,也绝对会是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臣敬太子一爵。”
李信就担心扶苏这小子看着人模人样的,别是个衣冠禽兽。自从上次扶苏和他谈话,李信就发觉太子藏了好多手。
李信唯恐太子造反,自己也跟着遭殃。
现在李信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地位可是恒阳太子在战场上的得力助手啊。
外人都说他和太子心意相通。
现在李信没这些烦恼了,只要太子不反,以后太子就能顺理成章做皇帝。而他到时候也可以顺理成章得到太子的重用。
扶苏自然是一脸惊愕,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饮下李信所敬的酒。
这个李信,千里迢迢拿这个来考验我是吧。
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后,李信高高兴兴地离开了临淄,前去辽西郡戍卫。
可送走了李信,很快,五大夫杨缪等人前来齐鲁之地戍守边疆,也来拜见扶苏。
扶苏自然一一按照礼节款待。
杨缪和李信的想法全然不同。李信不希望扶苏造反,因为这样会让他感到为难。但是杨缪却唯恐扶苏没有造反的意思。
因为这样他和其他将军们就要处在长期的失落和痛苦之中,而要眼睁睁看着嬴政一个人坐拥天下。
嬴政在力排众议阻止分封制倒车,建立皇帝制度之时,得罪的就是这些战功赫赫的大将。
曾经他们的名字是让天下人闻风丧胆的存在,可是他们在帮助嬴政得到了天下之后,嬴政却过河拆桥。
赶走王绾这件事,嬴政做的是极其不明智的。
嬴政一开始根本没想那么多。一来王绾和他的政见不同,已经不能再成为自己的第一把手了,嬴政自然要把他换下去。二来王绾的年纪确实很大了,可是脾气却很执拗,不管嬴政怎么叱骂他,反正不到黄河心不死。
嬴政只想尽快赶走王绾,好实施自己的治国大业。
这一点,也确实是王绾站得高度不够。在王绾的眼中,嬴政仅仅是因为自私自利,贪婪狂傲,所以要建立皇帝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可是嬴政和李斯他们都看到的是建立分封之后数不清的麻烦。
后来的刘氏王朝,不就是在验证当初嬴政和李斯他们的看法是对的吗。
但是嬴政和王绾两个人的矛盾,在外人看来则是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嬴政单方面欺负善良正义的王绾。
将军们考虑的是自己还有自己的子孙后代,他们不会为帝国乃至江山社稷的长远利益考虑。
所以将军们在看到嬴政赶走王绾之后,自己内心加了无数戏啊。他们认为嬴政这是在杀鸡儆猴,叫他们这些主张立分封的人都消停点。
事实上,嬴政没打算做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人。要是他真的想要那么做的话,杨缪从等人已经死了。
嬴政处在一个非常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