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柱子有多高。”
“风马牛不相及耳!”
冯敬听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一句说的太绝对的话,“可是太子所言,日后百家之学,都以为生民立命为方向研究。说来说去,阁下却说礼的建立,实际上和庶民能不能吃饱穿暖没有关系。”
叔孙通顿时脸色一白。
“礼,规定人吃什么,如何吃,吃多少;穿什么衣服,怎么穿,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怎么能说礼和庶民能不能吃饱穿暖有关系呢。”
冯敬抓到了某些要义,“那阁下你说的礼仪,分明是建立在所有人都能吃饱穿暖的基础和前提上啊。现在的天下,战争刚刚结束,天灾还是不断,东郡时时有地震,上党郡却时不时发生洪涝。”
“大部分人家里连余粮都没有,谈什么礼仪呢?”
叔孙通还想再说,冯敬却看透叔孙通这个人的心理,不再给他表现的机会。
冯敬理解的诸子百家集会要的是盖棺定论,让他们从此闭嘴,不要再一天到晚打着祖师的名号到处招摇撞骗,忽悠人,给天下一统造成威胁了。
反而是这种简单朴素的看法,让冯敬处理问题和其他人不一样。
“我看对于儒家的质辩,已经可以结束了。儒家的克己复礼,在时下并没有什么用处。”
“复礼这样的大事,只能等到天下人人都富裕的时候。总之,儒家时下无用。”
“诸位怎么看呢?”
冯敬突然下了结语,在场众人都没反应过来。
诸子百家听到断语,都冒了一身冷汗。
时下无用,何尝不是他们这些门派的未来。
蒙毅自然出言帮助冯敬,“我看执戟郎的见解要精简许多,但说的实在是精准。以儒家目前的状况来看,已经是严重和现在的天下情况脱节。”
灌夫忽然说道,“是啊,天下的情况不断在变化,可是儒家的学说却始终是老样子。人的脚是不断长大的,怎么能用一双不断长大的脚,去穿一双过去做好的履鞋呢?”
众人都惊讶地望着灌夫。
他说话的语气和风格,神似韩非在世,又或者是扶苏在场。
众人都是一愣。
灌夫则一脸迷茫地望着众人,“我没说错啊!”
叔孙通的脸这下由白转青了。
从这天起,儒家就开始在天下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因为打败他们的人是庶民和武夫出身的人,原本在社会上,他们的地位都低于士人。
偌大一个儒家,竟然被四个籍籍无名的人怼到无人敢上,无话可说。一时间儒家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不说,这件事更是使得儒家内部的人产生了极大的阴影。
过去儒家的弟子出门在外,总是心安理得地享受外人的尊重;但是从这次集会之后,他们出了门就开始夹起尾巴做人!
当然,轰动天下的诸子百家集会,不会只在儒家一家身上费功夫。
重点是把这些诸子百家都带去秦国发展,让他们为秦国服务。
其他诸子学说,也自然免不了被秦国一顿质询。
主题自然围绕的是战时诞生的学说思想,恐怕眼下已经不适合天下一统的局面,他们必须做出改变。
像纵横家这种捭阖之术,注定要被淘汰的,这就逼得他们不得不转型成为未来大秦帝国的外交家。
而讲究辩合的名家,他们本来不被人看好。
作为诸子百家之一,名家又称“讼者”“辩者”“察士”“刑名家”。
名家是中国严谨逻辑思想开创者,和西方逻辑思想之先锋亚里士多德同期。就是因为这一点,扶苏坚持要让名家这个看起来对天下人毫无用处的学说留下来,特意嘱咐过。
名家在中国开创了逻辑思想探究,包括对思想中最基本的元素“实”与“名”和各命题关系的诠释,著名的命题包括“历物诸题”、“辩者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