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的主帅是能以最低的代价,去夺取最多的城池。”
“燕、赵、齐、魏、韩、楚,这些国家旧日的领土如今无论是通过战争兼并还是君王所献上的城池,都需要靠大量的兵马镇压驻守。更不要说秦国的兵力分散到各地,这需要多少人马、需要多少粮草。”
这些话落在宽敞的大殿里,震慑着每个人的心弦。
“而攻打楚国,决定着寡人一统天下的大业能否完成。在你们到来之前,朝中众臣已经商量了此事,曾有人建议寡人先攻打齐国,随后再取楚国。”
“但你们知道朝中的大臣为什么最后否决了这个方案吗?”
“因为楚国比赵国还要强大!赵国在经历长平之战后元气大伤,而楚国则一直因为地缘的优势,没有和我秦国发生过大规模的交锋。”
“潜伏在楚国的间谍回报寡人说,楚国贵族早在赵国灭亡后就同心协力,共同筹备抵御我秦国这样的大事。”
“你们知道赵国灭亡都已经多少年了吗?”
“只有三年而已。”
“但是这三年的时间,足够楚国人筹备充足的粮草,足够楚国人掌握秦国的一切动向。”
“而在这个阶段内,我秦国先后攻打燕国、魏国、楚国,兵力到处分散不说,更消耗了无数资备。”
“你们中,谁的方案能以最小的代价攻取楚国?”
“还是说,你们二人,都比不了王贲将军。”
跪坐在台阶下的李信,心中一股胜负之欲被激发起来。李信鼓足了勇气,他双目似铁一般冷,当即作揖,“若是臣挂帅,可以二十万的兵力攻下楚国,将楚王押回咸阳。”
嬴政闻言,脸上果然露出喜色。
“善。不是寡人不想打漂亮仗,是老天不给寡人机会。后方需要安抚,前方战事只能抽取有限的兵力。”
“李信,你果然是上天派来相助寡人的良将。”
听到这话,李信会心的笑了,他要的就是大王的这句话。
嬴政高傲地抬起头,他居高临下地打量着扶苏和李信。
谁能够给寡人想要的,寡人就选择谁去攻打楚国。
嬴政将目光只落在扶苏身上。
也许这一回,你猜错了,寡人并不是要给你带兵打仗的机会,是要你知难而退。
扶苏在嬴政这种王之蔑视下,并没有表现出退缩之意。
“李信带兵二十万伐楚,必败。”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这句话忽地掉在殿里,嬴政和李信的心头都打起了千层浪。
“太子,难道您要用比二十万更少的兵力去攻打楚国吗?”
“非也。我要四十万兵力,给我一年的时间,楚国可灭。”
嬴政和李信听了,都呆住了。
“太子莫不是忘记了方才大王都说了什么,眼下我秦国需要大量的兵力去驻守各地,大王能调派的兵力根本就是有限的。”
李信对扶苏说着。
“那就让秦国休整一年。原本连年征战,国中就人困马乏。”
嬴政闻言虽然恼火,但是他把扶苏当做臣子一样看待时,反而就忍得住这股怒气。
“那你知不知道,如果寡人现在不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带兵去攻打楚国。楚国就会趁着我秦国休整之时,对我秦国发动突袭。据寡人得到的线报,楚国如今已经在这样做了。”
不知道为什么,当后人读到某一段历史时,总是用非常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他们很少能够看到事情的全局全貌,当看到某个历史事件上出现某个人的名字,如果成功了就认为这件事都是事件主人公的功劳;如果失败了,那这件事就是这两个人的过错。
事实却并非如此。
并不是嬴政要急着攻打楚国,而是楚国做足了准备,而秦国朝着三个方向发动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