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萧暄一下上了心思马上开问,五哥这人认识的人多,他又是个大嘴巴,总会说些小道消息,甭管有没有用,八卦嘛,当然是越多越好了。
五皇子站直身子,气定神闲地环看四周,没人关注这里,神迹也没放映,“这回可不是坊间传闻之类的,这是我亲身经历。我外祖父和齐济明祖父是好友,就让齐济明教我武艺,差点没把我弄死,他让我一天射箭射八百支还要射中,这,无需多说了吧。”
一天射箭射中八百支,手不得废?
“那你射完了?”萧暄模拟他去射箭,开始还射的中后面就胳膊也抬不起来了吧。
“怎么可能?你五哥也不是铁做的,经得起这么折磨。但齐济明说他经常那样,然后就说我脆弱,”五皇子回想当时的情景。
一身红衣的清俊少年俯视着他,像是不理解他的艰难般轻描淡写道,“你们这些王公贵族真是金贵得不行,一天八百箭有这么难吗?”
“搞得好像你行一样,”他像一块烂泥一样软在地上,自觉毫无力气了。
“我每天都射中八百箭,”齐济明蹲下身静静上下扫视他,良久,“你还真是脆弱啊,”说完就哼着调子走了。
也不知是不是被激的,他还真的傻傻爬起来一箭一箭地射,最后还是没射完八百支箭,第二天手臂还肿了。
五皇子沉湎进过去的悲催经历中彻底一言不发,萧暄看着他,好嘛,五哥又变成闷葫芦了。转而听着不远处父皇和三位大臣的对话,江南水灾还没平息吗?不是把工部侍郎常青派去了吗,应该不久就会恢复才是。
“常青已经去了五天有余了,为什么当地官员说没见到他?”承明帝感觉事情很奇怪,以常青的性子,他应该很早便到了才对,怎么回事?
“陛下不必担心,我已经遣常青的学生荀或去了,以江南水灾灾情约莫不久后便可恢复了,只是今年百姓收成恐怕是保不住了,”丞相李晔立马回到。
礼部尚书思考片刻后道,“陛下,常青对水灾向来关注颇深,他一听说江南水灾马上就做好准备了,臣认为也许常侍郎在途中遭遇了不测,请陛下明察。”
“是要用兵了吗?陛下,臣觉得臣一定可以将常侍郎完好无恙带回来并且把途中遇到的匪寇统统剿灭,”忠义侯听懂了他们的对话,决定为自己揽个活儿。
“你?怕不是带回来的常侍郎的尸体吧,”邹顺觉得这家伙纯长肌肉不长脑,这家伙就是想带兵打仗想疯了吧。
“江勇啊!你确定你是想带回常侍郎而不是把匪寇剿灭?”承明帝有的时候也会被榆木脑袋搁到,虽然好骗,但是脑子不行也是白搭,“让常胜将军郑闻道去吧,”皇帝一锤定音。
皇帝一点都不慌殿内的人知道这个消息,一来他们不会说,现在不对了,他的大儿子是个不长心的,但不要紧,郑闻道有被害妄想症,他拒绝所有想跟他套近乎的人。
皇帝一想就觉得心在滴血,戾帝朝堂大逃离,他好不容易找到这么多能臣,全部飞了,煮熟的鸭子啊,都要烂锅里了,儿子一脚把锅踢翻了。可怜他老子年轻时到处拉人,临到死了还在拉拢这些心眼子多得像筛子的,苦啊。
【我们现在接着来看《光启大帝》。up知道你们都很想深度讨论小明之死的诸多疑云,但是我们要知道现在讲的是光启帝,light出场就一秒怎么行】
【《光启大帝》 镜头一转,古朴的木桌上平铺了一张书卷,是承明十六年的水灾记载,一只清瘦的手执起斟满的茶杯,“听说了吗?那位推举荀或升为工部侍郎的大人当年是常青的副手。”】
【“说不定是个巧合?”带着笑意的声音传来,坐在窗边把玩玉坠的文雅先生脸上却毫无笑意】
【“你真这样觉得?那常青是怎么死的,又为什么恰恰死在江南灾地呢?”青年望向常文远,用手撑着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