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余摘梨。母笑,言梨诸多妙用。声犹在耳。梨木常寿过百,何故人不及?”她轻声念完最后一句,没来由地,只觉满纸伤怀,漫入心腔。
原来卫贼九岁就和兄长一起随父征战了。这般大的孩子,回乡探母时应该很高兴吧。
怪不得,六年前他母亲和兄长去世时,他会种梨树。
小时候,她的父亲和兄长也常年在外,她便和娘亲留在老家。每次他们回来,兄长也驮着她上房爬树,扑鸟摘花,怎么玩都不恼。他们一走,她就格外伤心。
她还问娘亲:何时能和兄长一道随父亲出门呢?
娘亲便抱着她说:阿雁虽在家,但也能从书里长见识呢。
后来,是兄长接替父亲剿匪有功,出任江州牧,受封临江侯,才把她们接到江州治所,团聚在一起。
这么一看,卫贼仿佛是她想象过的另一种人生。
她连忙甩头,卫贼害她失去江州,她的母兄肯定还在,他的却不在了。两人到底不同,跟他照什么镜子!
于是她继续翻,匣里都是卫贼手稿。以前她只匆匆翻了翻《西园集》第一卷,就去抄了第五卷。他的大部分文章都没看过。
又是一篇《雍山行》。
“朝闻雉鸣,夜宿鸮逐。寒雨沾衣,驱驰行苦。草木凋敝,道掩白骨。彼何人哉,赴此不归路。”
顾雁讶然,卫贼竟然还有这种经历……忽然想起他看《狐姬夜游》时,脸上那抹哀戚。
原来他当真明白。
不知不觉,她坐到地上背靠书架,一边整理,一边认真看起这些手稿。
卫贼写的东西,跟以前背的经史文赋都不一样。春天的甜荠菜,秋天的野柿子,里坊的六博棋,田间的花鹌鹑,五花八门,有欢快,有戏谑,有伤怀。但凡他觉得有点意思,都能写一笔,她不禁莞尔。
写出这些文字之人,仿佛对世间充满好奇,亦能洞察万物,与之同悲同喜。这般妙人,她本来很有兴趣结识为友,若不是卫贼该多好。
偏偏是卫贼。
他又讨厌,又危险,她完全不想靠近!顾雁撇撇嘴。再翻,是一篇《临江杂感》。
“提兵赴江州……”
她猛地把文稿甩回匣子,兴致荡然无存。要死,还临江杂感,无非是野心和得意!
不看了!
草草翻完剩下的手稿,她还是没找到线索,便赶紧把木匣回归原位。看天色,窗外红霞迟暮,卫贼要回府了。
顾雁连忙收拾水盆抹布,准备笔墨。一顿忙活完,她退出书阁,外面的宿卫和侍从已经换值。她匆匆朝他们点头,端盆回到寝舍。
直到入夜,卫贼都没回西园。顾雁趴在榻枕上,揉着泛酸的腰,歪着头思量。
怪不得,他分明不信任她,还允她出入书阁。那里根本没藏机密。
当年娘亲和兄长究竟被如何安置,应有人报给卫贼。就看当时奏报是否存留。这两日她也了解到,王府前院各殿才是颖王会晤官员、处理朝政之地。看来,政务文书应该都存放在那边。
但她每日都被宿卫盯着,只能在西园书阁和仆役寝舍之间来回,根本进不了前院。
顾雁吁了口气。
晚上偷偷翻墙?
前院后宅之间的院墙那么高,她又不会飞。
要不趁卫贼在前院时,借口去找他,摸一摸那边的门道?
去找他……
倚在他胸前的触感浮至眼前。他的心跳,他的话语和气息犹在耳旁。顾雁的脸骤然一烫。她埋下头,将枕头抱得更紧了些……
阿雁,没什么的,他只是一把刀。
——
深夜,王府前院范华殿。
卫柏负手而立,看着墙上舆图,面色凝重。
秋干物躁,梁城以北的昌安县发了山火灾情,地方寻求救济。他召集官员商议到现在,他们才刚散去。严义匆匆进门,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