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便有些意外的看向身旁与其并肩而坐的李养正。
这两淮盐政一向是大明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无人愿意刨根问底,尤其是似李养正这等常年在南直隶任职的官员更是对此避而不谈。
但瞧天子这架势,似乎已然了解了两淮盐政的\"阴暗\"?
\"回禀陛下,两淮盐税自国朝初年开始,便是我大明财政的重要支柱。\"
\"前些年,为了提高朝廷税收,以应对辽镇蠢蠢欲动的女真建奴,神宗皇帝授意按察使袁世振梳理两淮盐政,并与前任户部尚书李汝华共同拟定纲盐法。\"
\"从万历四十四年开始,及至万历四十八年初,袁世振共计向太仓库缴纳款银达四百余万两。\"
作为主管天下财政的户部尚书,毕自严自是对于当下大明最为重要的财政收入了如指掌,故而稍作沉吟之后,便道出了诸多外人难以知晓的细节。
\"缴纳税银达四百余万两?\"
朱由校本以为如今的两淮财政已是一潭死水,却没有想到就在他御极称帝之前,还有人专门整饬盐政,而且似乎取得了不菲的成效?
\"可朕记得,去年两淮税额似乎不足百万两?\"短暂的意外过后,朱由校便是意识到了其中问题所在,转而有些狐疑的开口。
他依稀记得,天启元年的两淮税额似乎是不足百万两...
\"回禀陛下,\"不待毕自严做声,其身旁的南京户部右侍郎李养正便拱手道:\"万历四十八年三月,袁大人因不满朝中御史弹劾其贪污受贿,愤而辞官。\"
\"现如今,正在家中赋闲..\"
提及此事的时候,李养正原本坚毅的眼神显得稍微有些躲闪,脸上也涌现了一抹不自然。
毕竟袁世振在整饬两淮的时候,取得的功绩有目共睹,就连重病缠身的万历皇帝都屡次下旨嘉奖。
只可惜彼时朝中党争严重,互相攻讦之下,自是无人在意袁世振冤枉与否。
\"贪腐受贿?\"
像是听到了某种笑话,原本神情有些肃穆的天子竟是哑然失笑,心中升起一股荒唐感。
两淮盐政税额连年增长,袁世振都能被冠以\"贪污受贿\"的罪名,足以可见当地盐商们的嚣张程度。
这是赤裸裸的挑衅呐。
\"传朕旨意,即刻令袁世振官复原职,重回两淮整饬盐政,加户部侍郎衔。\"
短暂的思考过后,朱由校便斩钉截铁的吩咐道,态度很是坚决。
南直隶那边刚刚经过他的\"敲打\",正是做贼心虚的时候,他刚好可以趁机加强朝廷对于南直隶的掌控力。
唯有在根本上解决大明枯竭的财政,他才有足够的底气\"穷兵黩武\"。\"还请爱卿为朕解惑,这余下的赋税,去了哪里?\"
短暂的沉默过后,年轻天子不辨喜怒的声音于暖阁内悠悠响起,使得周遭的气氛愈发压抑。
咚咚咚!
似是内心经历了剧烈的挣扎,年过六旬的李养正脸上先是涌现过一抹坚毅,随即便拱手回禀道:\"启禀陛下,淮扬两地距离中枢千里之遥,各级官吏趁机吃拿卡要,中饱私囊...\"
\"朝廷对于各地盐场看管不利,使其尽皆沦为盐商私产,税额自是连年降低..\"
\"除此之外..\"停顿少许,李养正凝神看向案牍后的年轻天子,在得到其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