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绰,但却抵不住人家朝中有人。
这大明朝谁不知晓,曾总督漕运十余年之久,被称作\"东林党魁\"的李三才便是通州人氏。
\"通州..老者..\"
像是想到了什么似得,小内侍突然低吼一声,旋即赶忙朝着身后门洞大开的王府望去。
他知晓这修吾先生是谁了,也知晓刚刚的\"钱先生\"态度为何如此谦卑!
原来刚刚的修吾先生,便是东林魁首李三才!
...
...
\"信王殿下..\"
灯火通明的王府正堂中,一身寻常百姓打扮的李三才微微躬身,朝着正在案牍后不断踱步的少年拱手行礼。
本来按照规矩,似他这等无官无职的\"草民\",面见宗室亲王的时候,应当叩首行礼。
但不知出于何故,李三才仅仅是躬身抱拳敷衍了事,而案牍后的少年也全然没有在意李三才的\"失礼\"。
\"修吾先生快快免礼!\"闻言,已是在此等候多时,内心愈发焦虑的信王朱由检赶忙摆手,颤抖的声音中满是殷切和激动。
\"先生,如今皇兄下落不明,先生有何教我?\"
及至李三才落座,还不待总管太监王承恩为其送上一杯热茗,心急如非的信王朱由检便迫不及待的开口,毫不掩饰眼中的渴望。
\"呃..\"因为没有料到眼前的少年人如此直接,李三才脸上虚伪的笑容便是一僵,下意识扭头看向身旁的钱谦益,并从其脸上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天子音讯断绝,各地百姓人心惶惶,实在于国无益,\"轻轻吐出了一口浊气,李三才凝神看向上首的少年,一字一语的低喃道:\"为保我大明国本稳定,草民以为信王当仿照正统年间的旧例,监国辅政!\"
幽静的王府正堂中,李三才斩钉截铁的声音犹如惊雷,引得少年的呼吸骤然加速,胸口起伏不已。
\"先生此言差矣..\"尽管内心对于那个位置憧憬不已,但少年却努力平稳着呼吸,故作淡然的说道:\"皇兄终究只是音讯断绝,岂可如此草率..\"
话虽如此,但少年人的目光却是有些飘忽,径自看向窗外,仿佛能够一眼千里,直达如今矛盾所在的兖州府。
他的皇兄虽然已是大婚,但尚未诞育子嗣,出京前也没有专门留下\"诏书\",如若真的有个三长两短,按照\"兄终弟及\"的规矩,这大明的皇位舍他其谁?
但问题的关键是,他实在不想贸然出头,捅破这层窗户纸。
毕竟自己的皇兄只是音讯断绝,尚没有更加具体的消息传回。
见信王言语支支吾吾,人老成精的李三才顿时猜出了其心中所想,眼眸深处的鄙夷之色更甚,但仍不忘趁热打铁的蛊惑道:\"殿下莫不是忘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呐..\"
\"草民听闻今日朝中便有翰林上书请愿,料想不出数日便会有阁臣召开廷议商讨。\"
\"此外殿下生性纯良,孝顺恭顺,宗室和宫中那边均是对您称赞有加,实在是众望所归!\"
呼。
此话一出,信王只觉得心中咯噔一声,下意识的抬起头,眼神火热的看向面前的李三才。
这话,可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