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直隶,魏国公府。
\"公爷,山东流民日益猖獗,恐阻碍漕运,是否要发兵肃清?\"
人满为患的官厅中,一袭甲胄的武将急匆匆闯入,神情严峻的朝着上首的魏国公徐弘基拱手道。
眼前的魏国公早在袭爵初年便奉命提督操江,而后又领了南京守备的差事,奉命节制南京城外的京营及各地卫所官兵。
\"荒谬..\"
\"不过是些背井离乡的可怜百姓,皆为我大明子民,焉可与盗匪混为一谈,谈何肃清?\"
闻声,坐在上首的魏国公徐宏基便是缓缓隐去了嘴角温和的笑容,转而满脸严肃的朝着眼前的军将训斥道。
此番冠冕堂皇的话语一出,在场众人的神色皆是微微一动,眼神变幻不定,而刚刚贸然闯入官厅中的武将则是面色涨红,似是有些不甘的嘟囔道:\"末将不敢..\"
\"但人一旦饿急眼了,什么事都豁得出来..\"
\"遑论凤阳府的流民们也正在集体背上..\"
\"住嘴!\"魏国公徐宏基拂袖将身旁桌案上的茶盅重重摔倒在地,一脸愤怒的自座位上起身,并居高临下的盯着眼前的军将训斥道:\"休要胡言乱语!\"
\"当心祸从口出!\"
这凤阳府可是太祖故里,大明朝的\"龙兴之地\",地方上当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才是,焉会有流民出现?
\"末将失言..\"
终究是积威多年,面对着在整个南直隶都呼风唤雨的魏国公,官厅中的军将再不敢反驳,悻悻的拱了拱手,便是有些落寞的退回到官厅角落。
这山东可不比寻常府县,一旦有走投无路的流民百姓们将运河给围了,导致漕运中断,届时将会直接威胁到整个大明的统治。
也许是觉得自己刚刚的态度有些过于激进,魏国公徐宏基幽幽一叹,转而放缓了语气,朝着官厅众人询问道:\"地方赈灾乃是文官们需要操心的民政。\"
\"凤阳府乃至于山东各地,可有公文至此?\"
呼。
见魏国公徐宏基如此言说,本是有些冷凝的官厅瞬间消融复苏,这还算是个像样的理由。
毕竟以他们的身份,最是忌讳插手地方事务,更别提涉及民生民政,实在马虎不得。
\"不过流民越聚越多,的确是个隐患..\"
\"我等世受皇恩,自当为君分忧..\"
轻轻环顾了一圈官厅,将目光自在场的勋贵们脸上移开,魏国公徐宏基转而扭头朝着最初说话的军将命令道:\"你即刻持本公令牌,前往南京兵部衙门。\"
\"询问是否要出兵山东,以防不靖..\"
京师的小皇帝不按常理出牌,为了防止\"秋后算账\",自己还是要提前表露下态度才是。
至于是否真的要出兵山东肃清乱民,乃至于出兵几何,按照正常的流程来说,待到朝廷下令,只怕最快也要十天半月的功夫。
到了那个时候,山东只怕早已狼烟四起了吧。
一边想着,魏国公徐宏基的脸上便是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长的讥笑。
\"遵令!\"
闻听事有转机,瞧上去不过三十余岁的校尉赶忙自角落处走出,一脸兴奋的应是之后,便是朝着外间而去,全然没有瞧见魏国公徐宏基及身后众人眼中充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