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错,被贬谪出宫的壮年太监。
此时此刻,朱由校方才意识到在史书中被专门提及的"移宫案"背后究竟暗藏着何种凶险。
难怪郑贵妃以及李选侍有胆量"挟持"皇长子朱由校,以至于令文武百官都束手无策,只得请郑贵妃的亲侄子出面劝说,这才令听上去有些荒诞的"移宫案"得以顺利结束。
原来除了遍布宫内宫外的眼线之外,郑贵妃手中竟是还握着这样一支不为人知的"军队"。
"殿下,您这边请.."
半晌,见朱由校迟迟没有从震惊中醒转过来,心中窃喜的魏朝不由得轻咳一声,示意朱由校加快步伐。
在乾清宫外,还有别样的惊喜在等着这位自幼养于深宫之中,没有半点根基可言的皇长子呐。
...
...
乾清宫外,内阁首辅方从哲眼神迷茫,近乎于有些失魂落魄的盯着上首的宫殿。
因为忧心泰昌皇帝身体,昨日他于乾清宫告退之后,并未返回宫外的府邸,而是宿在了文华门后的文渊阁,即大明"内阁"所在。
虽然此举严格来说有些违制,但国朝传承两百余年,名存实亡的"规矩"还少吗,更何况泰昌皇帝龙体抱恙,随时有可能撒手人寰。
他作为内阁首辅,留宿文渊阁,也在情理之中。
"元辅,"就在方从哲内心五味杂陈,担忧饱受内忧外患所困扰的大明,未来该何去何从的时候,便听得一道轻微的呼喝声从其耳畔旁响起。
抬眼望去,发现是近些时日才刚刚入阁的刘一璟及韩爌两位东林魁首携手而至。
"季晦兄,虞臣兄,"强压住心中的忧虑,方从哲声音疲惫的朝着二人点了点头。
与他这位任职七年,饱受朝野争议的内阁首辅相比,眼前这两位东林骨干却是显得"众望所归",不但被陛下亲自起复,更于士林间享有莫大的声誉。
一念至此,方从哲的内心愈发酸涩,估计随着乾清宫的泰昌皇帝龙驭宾天,他这位内阁首辅的宦海生涯也将宣告结束。
"元辅,情况好似有些不对,"顾不上与满脸倦色的方从哲寒暄,东阁大学士刘一璟神色急切的轻语道:"今日于乾清宫外伺候的内侍们好似换了一批,皆是人高马大,身材魁梧不说,腰间还鼓鼓囊囊,恐怕藏有利刃。"
闻言,内阁首辅方从哲的身形先是一滞,随即脸上便是涌现出不可置信之色,下意识的朝着远处内侍望去,却发现果然如身旁的刘一璟所说,于此地当值的内侍全都被换了一批。
"放肆,她想做什么!"片刻过后,方从哲愤怒的低吼声便于此间空地上响起,引得不远处的朝臣皆是举目望来。
方从哲作为大明首辅,心思之机敏自是不用多说,几乎眨眼间便是推断出这一切乱象的"始作俑者"。
放眼整个紫禁城,唯有那位掌权十数年的郑贵妃,拥有此等能力。
"元辅,稍安勿躁.."见方从哲已是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出身东林的刘一璟及韩爌便是对视一眼,不动声色的侧了侧身子:"不仅如此,瑞王,桂王,惠王三位殿下也到了..."
轰!
闻听此话,方从哲只觉脑海中翁的一声,顺着刘一璟所指方向瞧去,果然瞧见了身着三位身着蟒袍的宗室藩王。
这三位年岁相同的宗室藩王,与乾清宫中病入膏肓的泰昌皇帝,同为万历皇帝的亲子。
从法统上来讲,对于皇位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