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 第三章(3 / 8)

五岁开始挣钱养家了。不用担心我,不管到哪里总是好人多,不好的人我离远一点,干不动的活儿我不全干。我的力气不用担心,无论是同学还是庄里的小伙子,没有比我力气大的,他们都叫我”牤牛”。

大舅听着哈哈大笑,宋凤桐也跟着笑了起来,哈哈!

宋凤桐说:“大舅,我来你这,我爹娘不知道。我没敢和他们说。”

大舅把烟掐灭,扔在地上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支持你去东北,最好有个伴儿一起去。”

宋凤桐说:“于淮南和我一起去东北,只是于淮南也没有路费,大舅能不能借给我们两个人的路费?”宋凤桐眼巴巴的看着大舅。

大舅自言自语地算了两个人路费最少也要500元,然后,他从工具箱的一个小盒子里拿出存款折,看了看有300多元。他沉思片刻,向挨着临床的卖猪肉的同行走去,只见大舅和那人说了一会儿话,大舅接了那个卖肉的同行拿出的200元钱钞票。

大舅回到床子对宋凤桐说:“现在银行开业,咱俩去银行取钱。”

大舅换上了干净的衣服。换上了一双干净的鞋,告诉临床卖肉的人,让他帮助照看床子,带着宋凤桐快步去了银行。

取完钱在回来的路上,大舅又到市场旁边的小饭馆向老板借了十斤全国粮票,说:“过几天还地方粮票。”

饭店老板仗义地说“那没事儿,咱哥俩儿没啥说,”

大舅拍了老板肩膀,表示了深情厚谊。

回到卖肉的床子,大舅从工具箱里拿出了纸和笔,奋笔疾书。写好后,折叠起来装到信封里。“这是我给你爹娘的写的信,他们看了会同意你去东北。”

大舅的话,宋凤桐百分之百地相信,因为从他记事起,大舅帮他家事太多了,爹常对娘和他们几个孩子说:“你大舅说的话比喇叭里的天气预报还准。是咱们家的恩人,孩子长大后有能力,一定要报答大舅的恩情。”

大舅找了一个小提兜,把500元钱、全国粮票和那封信装在里面,把小兜交给宋凤桐说:“就帮了你这些钱,到东北挣到钱后马上给我寄回来,这是我买活猪的本钱,另外床子的钱也是做生意的本钱。”他给宋凤桐写了通讯地址,并且告诉了市场的公用电话,告诉有急事儿打电话找他。

大舅掏出口袋里的几张零票儿,拿出五元钱说,这是你回家买汽车票的钱,提防着点儿,手里小提包不能松手,握住了。

自己要去东北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看见到大舅,眼泪汩汩的往下落,双膝跪在地上,给大舅磕了三个响头。大舅也流出了眼泪,扶起宋凤桐连声说,快起来,快起来!

宋凤桐起身紧紧抱住大舅……

大舅说:“已经九点多了,十点有一班路过宋庄的客车,你现在去客车站等车,我不去送你了。”

宋凤桐看到市场已经上顾客了,大舅要卖肉了。“大舅,你放心吧,我到东北给你写信。”边说边往外走。

大舅向他挥挥手说:“常来信儿报平安!”

宋凤桐借来了路费,大舅的鼎力相助。给了他巨大的精神和物质支持。他的身体里升腾出一股进取的力量。

班车来了,宋凤桐上车一直握着小拎包,坐在靠窗户的位置,眼睛看到车窗外的景物快速的向后移,路边的野花,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粉色的、白色的在争奇斗艳,此时看着他们格外的亲切喜欢。

宋凤桐到家里已经是中午了。他把拎包儿放在自己屋子里的木箱里锁好。闻到锅里的饭菜香味儿,想起自己一上午没吃饭,这时腿也发软,头上冒了虚汗。他掀起锅盖,娘给留下的混合面饼子,还蒸了一碗咸菜,锅里锅底还有一碗玉米面的糊涂粥,宋凤桐大口地把娘留下的饭菜一扫而光。洗了碗筷,回到自己的小屋里躺下,他想休息一会儿,迷糊糊的睡着了。

睡醒后觉得体力恢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