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们对开京贵族的所作所为极度不满,朝野的有识之士要求革新朝政的呼声日益高涨,妙清因应世俗的要求,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他认为若要革新朝廷政治,必须彻底脱离开京权门的影响。因此,头等要务乃是将京城迁移到西京平壤。这是老生常谈,不过倒是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但妙清迁都西京的提议却遭到开京两班的坚决反对,在金富轼力谏下,王楷最终打消了前往西京的想法,以其为代表的开京两班与以郑知常为代表的西京两班斗争也因此最终激化,妙清一党聚众叛乱,自称大为国,定年号为天开元年,并组织所谓“天遣忠义军”占领了西京与开京之间的要冲岊岭。
成为平叛军元帅的金富轼于出兵之前果断地诛杀了位于开京的西京两班郑知常、金安、白寿翰等人,于天福殿接受了王楷亲授的斧钺,取得平叛的专权。翌年在其主持下乱平,妙清等皆伏诛,西京佛门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再者金富轼虽然是个佛教徒,但他却认为用儒家思想管理国家要优于佛教,因此他总揽朝政后,对佛教进行了打压,双方也因此结下了死仇,此时当然不会出手相帮。
在平叛其间,金富轼采用长期困城的办法攻取了西京,城中百姓虽免遭刀兵却被饿的半死,这个时候轮到他老金挨饿了,百姓们对他的态度也可想而知,没有人肯伸手帮他也算情理之中了。外有强敌压境,朝中有人擎肘,地方上不配合,连老百姓都看自己的笑话,将士无粮没有战心,这让金富轼陷入了绝境。
金富轼知道现在他里外不是人,如此形势下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如果金兵不退,城中就可能爆发动乱,引金兵入城,虽然他有必死之心,可终避免不了城破国亡的命运。
绝境之中,金富轼还抱着一丝希望坚持着,他主政其间主张与宋结好,向宋称臣以对抗女真,免除兵火,而战争爆发后又提出联宋抗金,所以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宋朝能恪守盟约出兵来援,在派出使臣后就对宋军是望眼欲穿,盼望天兵早日来临……
…………
高丽的西南海区的自然地理有两大特点:一是地形复杂,岛屿星罗棋布,水道纵横交错,便于水军依托岛岸,隐蔽机动地打击敌人;二是潮差大,平均可达三丈之巨,为这一地区所罕见。涨潮时水势汹涌,退潮时,水位猛降,大片浅滩迅速露出水面。舰船如不迅速驶离,便有搁浅的危险。
宋军的战舰因为载有火炮,吃水较深,而金军的战船这时便有了优势,得以逃进海峡,宋军情况不明不敢追击,但是现在宋军陆战旅登陆成功,夺取了身弥岛、椴岛、大、小和岛几个较大岛屿,并以它们为核心建立炮阵地配合外海的舰队封锁了主要海道,只以一镇水师的力量便封锁了大片海面,使金水军只能龟缩其中,再无法出来兴风作浪。
程僖绶这边得手后,立刻将金军被击溃的消息传给在朝鲜湾外待机的第二梯队,赵勇马上指挥船队向南浦进发,准备由大同江溯流而上进入高丽的西京……(未完待续。。)
西京被围接近一个月了,因为事起仓猝城中并没有充足的物资准备,又有大量从各地逃来的官兵百姓涌入城中加上金富轼带来的军士和召集的义勇,导致西京,一时间人口暴增,物资供应不免陷入紧张,以致守城的士兵军粮都发生短缺,而那些流民更是终日难得一餐。
坐镇西京的金富轼此刻也陷入了一场危机之中,因为宋朝那么一直没有消息传来,众臣担心他守不住西京,朝中求和之声再起,让国主前往江华岛避难,遣使与金国和议,答应他们提出的条件。王楷在劝说中态度也变得暧昧起来,自己虽然没有离开开京,但将妃子、太子们转送的西华岛暂住,同时派人和兀术接触。
金富轼知道如果西京不守,开京必失,高丽又会重新沦为金的属国,继续被其压榨,而现在金军围城日久,且不知何时才能解围。他十分明白现在城中